近几年来,一系列以颈椎功能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颈椎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升高。颈椎疾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颈椎内骨质增生现象明显、颈椎间盘凸出变性所致,发病后若不能及时治疗,会随着疾病的迁延进展,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下肢痉挛和功能活动受限,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记载显示,颈椎病的发病大约为15.35%。
由于颈椎骨骼相对小,却负担颈椎骨的伸屈、旋转及侧屈等活动,所以在力学上就形成了一个不稳定的骨骼结构,在生理状态下保持各组织相互平衡。随着年龄的增长,椎体、椎间盘以及关节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致使颈椎组织结构出现活动障碍、异位嵌压、代谢物堆积等问题。所以当颈椎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特征,是以椎节失衡、椎间盘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质增生、骨刺形成、韧带肥厚以及继发性椎管狭窄为主要特征。
临床上我们用常规西药进行干预治疗虽然可消炎止痛、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增加患者痛苦和困扰。在这里我们通过应用简单的运动干预治疗,采取合适的颈肩部运动锻炼,可以调整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进而可以解除椎间盘对神经及血管的压迫,缓解肌肉痉挛,起到牵伸颈肩部运动,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消除颈部淤血现象,增强颈肌力量,并逐步缓解患者颈部疼痛、麻木、肿胀及僵硬等临床症状。颈椎保健操训练,可以使整个颈肩部肌肉以及韧带进行充分的牵拉,改善了组织粘连、促进局部炎症消退,促进了关节功能的恢复,维持了颈椎的生理曲线,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1.颈椎保健操训练
(1)左右倾斜。患者取坐位或站位,头部轮流从左向右侧屈,动作幅度要大,且速度不宜过快,且每次侧屈至最大限度时要停留2~3s,向左向右各侧屈10~12次。
(2)左顾右盼。同上坐位,双手叉腰或自然下垂后,头部及颈部轮流向左右旋转,且动作缓慢,每当旋转至最大限度时要停留3~5s,可以使颈部韧带及其肌肉进行充分的牵拉。
(3)前屈后伸。体位同上,尽力向上伸颈部,如做用头顶球状,重复操作8~12次。
(4)回头望月。给予患者半蹲位,一手背于腰后,一手扶枕部,头部逐渐向后上方旋转,左右侧各重复训练5~6次。
(5)环绕颈项。给予患者站位,双手自然下垂,呼吸自然,放松头颈部,以环形旋转头部,通过顺时针方向,幅度要大。
2.保健“米”字操
患者身体处于直立位,双肩与双脚同宽,双手下垂,抬头挺胸,目视前方,颈部向左侧屈,吸气再呼吸,然后再向右侧屈;颈前屈时下颌贴胸,颈部后伸至最大限度时,头部再向左倾斜摆动至最大限度,再向右倾斜摆动至最大限度,运动时配合呼吸。
作者简介
郑淇:医院康复科神经康复组治疗师。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多次参加国内康复理论与技术培训学习。主要擅长脑血管、周围神经等神经系统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治疗。获得过新Bobath技术、普拉提垫上高级课程认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