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是一篇游记,而不是一篇旅游攻略,很多指望我推荐什么美食、线路、住宿的可以洗洗睡了。其次没有读过《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原著的童鞋可以散了,没有基础知识难以通关哈。第三,既然是游记,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记录自己游历中的所见所思,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记流水帐和刷图。
整个游记以寻访郭襄的踪迹为线索,探寻了峨眉山的一些神秘之地,以及作者在峨眉之巅的一场觉悟。
好了,下面进入正文。
“话说当年的郭襄因痴念杨过,在杨过、小龙女夫妇退隐江湖后,仍然云游四海,寻找杨过夫妻的下落,当真是情之所钟,至老不悔。但杨过夫妇竟是从此不知所终,再不在人间一现侠踪。这其间宋亡元兴,花落花开,不知经历了多少人事沧桑。郭襄在四十余岁那年,在云游到峨眉山绝顶时,突然大澈大悟,剃度出家,精研武功,其后稍收门徒,成为武学中峨眉一派。”
——金庸《倚天屠龙记》旧版
少年时读金庸武侠小说,每当读到这一段时,总觉怅然若失,记住了那个傻傻的郭襄。郭襄也许第一次在风陵渡听到神雕侠事迹之时已深埋情根,所以即便出家,依然为衣钵弟子取名法号“风陵”,以纪念此地。郭襄在岁月静好的年纪遇到了杨过,等过花开花落,终结一生却再也见不到他,古佛青灯,一生孤独!其用情之痴,勘破与未勘破之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惆怅和想象……
峨眉山,这座终年云雾缭绕的仙山,成为那段传奇的终结地。
人家旅行大都是为了吃喝玩乐,而我这次旅行却是为了寻踪。我只是想看看传说中郭襄出家的地方。
虽然从一开始我就知道郭襄只是金庸笔下的虚构人物,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但峨眉山却是真实的,峨眉派也是确有其派的。
因此,我的寻找算是一次人文旅行吧。为了那个人,为了那个传说中的峨眉派,为了那段传奇。山,就在那里。年3月的一天,我由重庆出发,独自踏上了寻访的起点。当!当!当!旅程开始了。
一个人旅行,就相当于行走江湖。很多时候需要与自己面对,与自己对话,因此独自旅行是接近自己最好的机会。外境和心境,常常由于我们的独自思考而联通……出了重庆,刚才还是蓝天白云,艳阳高照,现在已变成了阴天。在窗外一帧一帧晃过的风景中,间或的是人们的生活:田边的农舍,安静的院落,独坐的老人,张望的黄狗,荒芜的村镇开发区,无人的乡村公路……动车窗外变动的是风景?还是人生?车过遂宁站后,我的邻座已由一位小伙变成了一位美女,独自一人,上车就闭着眼睛听手机音乐。而后面那位一直在大声打手机,喧闹的中年妇女也终于消失不见了……在火车上,不动就是动。
从峨眉山高铁站到峨眉山景区,坐公交20分钟就到。伏虎寺,我停留的第一站。中午时分,我坐在伏虎寺二楼厢房外的凭栏座椅上休息,刚吃了午饭并放好了行礼,全身有点酸痛,但周围是硕大的庙宇和很高大的柏树,凉风阵阵,很是舒服。突然由喧嚣的大城市来到一个安静的寺院住起,这种反差,叫做“幸福”。只是左脚大拇指有点发肿,这是因前期跑步,在网上买了一双偏小的运动鞋造成的后遗症。当时没有当机立断调换,现在只能承担后果。呃,我人性的弱点!伏虎寺名字很雄壮,但其实是一座尼姑庵。
下午在寺院里听尼姑们集体围坐念经,开始不知道她们念的哪部经,只听懂了反复出现的“南无观世音菩萨”,声音整齐清越,在空旷的庙宇间回响,很有穿透力。后来,看到有两位居士在旁边捧着一部经书跟着念,才看清了是一部《妙法莲华经》。我查了一下,这是一部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鷲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宣讲内容主要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
峨眉山伏虎寺
夜晚,有些闷热的天气突然变得凉爽,后来干脆下起了大雨。我住在二楼客房,真正的木质古建筑房间,走起路来咚咚作响那种,凉风从楼道穿堂而过,鼓满了我的房间。屋檐前,夜雨打在青瓦上,噼噼叭叭之声不绝于耳,随着雨的大小发出不同的奏鸣,跟平时住在城市高楼里,听到的雨的声音完全不同,仿佛老天爷在用雨奏乐,而他所用的乐器,就是青瓦,那是他的编钟。今夜听雨!我坐在床上写日记,心也变得安静。这里既没有电视,也没有WIFI,有的只是风声、雨声和树叶的哗哗声,这是我一直渴望的生命状态。“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元·蒋捷《虞美人·听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对应的状态。少年时喜欢热闹,现在则喜欢静静。别问我静静是谁……第二天一早,我被寺庙清洁阿姨扫落叶的声音惊醒。早安,伏虎寺。早晨洗漱后,出去转悠,看到两个年青的尼姑在一凉亭下,一个在看书,一个在练功。
我在想,如果峨眉派能够流传下来,也应该是这种样子吧。青春而鲜活。
峨眉山伏虎寺
峨眉山伏虎寺
峨眉山伏虎寺
峨眉山伏虎寺
第二天一早,我去拜访伏虎寺后面的萝峰庵。一条青石板小路带我通向后山一处松林覆盖的清幽之处,青石板路的一些台阶已结有青苔,可见平时少有游人到此,若不是路口的指示牌上标有“萝峰晴云”的路标,估计很少有游人会到此。而“萝峰晴云”号称峨眉十景之一,据说是雨后初晴后,可在这里见到云彩在萝峰上空和松林缠绕的奇景。约米小路后,到达萝峰庵。“晴云”什么的没有看到,倒是看到很大一片僧人的墓地,也就是圆寂地。一座座墓塔矗立其间,墓碑上刻着“涅槃寂静”、“解悟常真”、“一尘不染”等,自有一种庄严肃穆。据说这里埋葬着很多峨眉山各寺院的高僧大德……另有一处集中的墓地,叫“海会塔”,估计是后面圆寂的僧人集中安放骨灰的地方。萝峰庵庙门前挂着一幅对联:“一尘不染三千界,万法皆空十二因”。而旁挂着一块警示牌子,说此地严禁打牌娱乐,高声喧哗,也不提供茶水、斋饭、住宿等,看了下落款时间,是几个月前才出的。显是以国人娱乐至死的精神,有段时间一些游客见这里清静凉快,便在此打牌娱乐等,终于惹恼了寺院,才出此告示。呵呵!我见那位守萝峰庵的大叔坐在寺前,刚才又看见他在扫地,并且只是普通山民打扮,便向他打听:“萝峰晴云”景观一般什么时候能看到?他说,这个景观现在很少出现了,要看类似的景观最好到金顶上面去看。然后,我问了一个我很关心的问题:现在峨眉山还有峨眉派的踪迹没有?他摇摇头,说现在峨眉山都是佛寺,没听说有道教,也没有什么峨眉派。你说的是峨眉武术吧?这附近倒是有一座峨眉武术博物馆,你可以去看看,并告诉了我大概方位。我谢过他,转到寺后,上了一坡台阶,见有三座壁炉,像是烧火的地方,墙壁已熏得发黑,旁边还堆了许多木柴,上面有四个字:“三昧化身”。我恍然明白,这里其实就是焚化僧人们尸骨的地方。那位大叔,其实是一位守——灵——人。难怪这里虽有佛像,但并没有拜佛的地方,没有香炉,没有跪垫等,其实就是不欢迎游客来这里,以免打扰这圆寂地的清静。然后,我按着这位守灵大叔的指引,去寻找那座峨眉武术博物馆。然找了好一阵,也没有找到。最后一位卖纪念品的女摊贩告诉我,以前这里是有一座什么武术博物馆,但前阵子搬到峨眉市区去了。呜呼!峨眉山萝峰庵
峨眉山萝峰庵
那么,传说中的峨眉派去哪儿了呢?我赶紧查资料,下面是科普时间:据记载,唐朝以前,峨眉山是道教的“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一,在三十六小洞天中位列第七,名“虚灵洞天”。当时全山皆是道观。后佛教进入并逐渐兴盛壮大,道教则是逐渐衰落,直至全面退出。峨眉山历史上曾经遗留诸多道观名称,直到现在还在继续使用,比如现在的纯阳殿、九老洞、华严顶、初殿等等,曾经都是道观,但如今都成为了佛教寺庙,这在中国宗教史上算得上是很奇葩的一种现象——佛教寺庙用的是道观名称。甚至,九老洞的道教神仙塑像还在接受仙峰寺佛家弟子的礼拜和供奉。而据度娘考证,峨眉武术真正的创始人是先秦时期的武师司徒玄空,因其曾模仿峨眉山白猿的形态创造了白猿剑法(即猿公剑法)与白猿通臂拳,又称白猿公;而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列传第九》中记载,女侠越女应越王勾践之召赴朝廷途中,持剑与“自称袁公”的老翁以竹过招,“袁公飞身上树,变为白猿”。明代抗倭寇名将唐顺之在《荆川先生文集》中有一首《峨嵋道人拳歌》,其中两句“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山中白猿授”,这与“白猿祖师”的说法一脉相承……有行家引经据典证实,真正的峨眉武术早在清朝时因“火烧红莲寺”一次大规模剿灭反清复明的活动而彻底从世间上消亡了……至于现在武林所传峨眉派,其实目前只有乐山的大佛武校在承袭此名声,前掌门人汪建据说是当今峨眉派的泰斗人物,不过他既非僧、也非道,而是成都体院的科班出身。历史一幕幕清晰。原来如此。峨眉派曾经跟少林、武当在武林中鼎足而立。如今,少林、武当如日中天。而峨眉派如今安在?看来,寻找峨眉派的线索要断了……从伏虎寺到清音阁,再到洪椿坪。一路途步。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基本走了8个小时,16公里的山路,创造了我近期步行的新高,步。到达洪椿坪时已经累成狗了。今天是我本次行程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负重登山,本次行程我规划的是不赶路,不赶时间,见大庙就住,所以带了较多的行李,我的背包,加上摄影包和三脚架,重量怎么也要往20斤上面靠。还有,此行全程不使用竹杖。这是我个人的坚持,不依靠外物,途步上山。出门前,也曾反复纠结带不带三脚架?最终洗象池的月亮和金顶的日出和星空说服了我,还是带上吧!万一碰上了呢。因此,这是我选择的结果。希望天不负我。峨眉山洪椿坪
峨眉山洪椿坪
在洪椿坪寺庙往上的九十九道拐前,旁边经过的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大叔望着那高耸入云的Z字山路,突然冒了句:“不知道灭绝师太在不在?她武功那么高,可以直接飞上去哈!”旁边跟他一起的另一位中年男子反驳说:“灭绝师太明明是衡山派的。”“乱说,峨眉派的。”……哈哈!终于有人提到《倚天屠龙记》中的灭绝师太了。在《倚天屠龙记》里,峨眉派第二代掌门人是风陵师太,而第三代掌门人就是这位有名的灭绝师太。灭绝师太可能是很多读者都不喜欢的“正派人物”,从她的字号之中就足见其凶狠和豪放,她武功高强,性情刚烈,性格暴戾,冷酷无情,残忍好杀,出手极狠,不知有多少明教教徒丧生于她的“倚天剑”下。最后六大门派的高手被赵敏抓住困在六和塔内,张无忌带明教的人前去营救。大家即将得脱大难,可是灭绝师太对张无忌极为不齿,宁愿纵身一跃结束生命,也不愿接受明教教主的搭救。但就是这样一位师太,近年来却在网上火了起来,一位女畅销书作家甚至与她的闺蜜成立了“灭绝组”,她们闺蜜之间的交流模式就是“灭绝师太式”,包括:当头棒喝,冷静分析,无情追问,肆意嘲笑等等。在这个“心灵鸡汤”泛滥的时代,“灭绝师太”的当头棒喝不啻是一剂猛药。这也值得好基友、好闺密们好好借鉴哈!在九十九道拐中途休息时,遇见一年青人,举着一面很大的旗子从我旁边经过。旗子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征服极限”。靠,装逼!第一:峨眉山并非极限之地。第二:我一直觉得,那些所谓的“征服自然”、“征服极限”的口号,只是人类狂妄无知的表现。大自然只是某一瞬间接纳了我们,我们就自以为征服她了。就比如那些极限之地,如珠峰,现在有很多人成功登顶过,就意味着我们征服珠峰了吗?其实我们只是经过很多次科学的计算,在她脾气最好的时候才敢上去。既然你说征服她了,那你在她脾气不好时,甚至发怒时,你去试试。你迎着暴风、迎着雪崩,成功逆袭登顶,那才叫征服。而且这种有毒的思想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表现为与大自然的对抗,对大自然的极不尊重,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的空气是脏的,我们的水是不干净的,我们的食物是有毒的……好,不扯了。希望人们不要被那些扯蛋的思想荼毒才好。我们应该学会如何真正与大自然相处。峨眉山登山途中
峨眉山登山途中
前面说过,九老洞其实是一个道教场所。但它其实并不这么简单。我在仙峰寺吃过午餐(斋饭),准备到九老洞去看看。看了一下,要10元钱的门票,叫做开灯费。然而,小卖部那位穿着出家人服饰的女沙弥告诉我,现在还不能进去,管理员不在,没有开灯,让我等等。难道就我一个人去?我疑惑不已。我坐在旁边玩了近半个小时手机,那位女沙弥打了几通电话后告诉我,可以进去了。于是,我买了票往里面走去。里面山路弯弯,越走越窄,景色却越来越奇,转个一个山谷后,终于来到九老洞前。峨眉山九老洞
峨眉山九老洞
但见岩壁中间有一处平台,藤萝倒植,下临绝壁,中间有一个山洞,这里就是传说中九位仙人居住的地方。传说古时轩辕皇帝来此游山,走到位于仙峰寺附近的九老洞旁,见一鹤发童颜的老人坐在洞口,便问老翁:“有侣否?”翁答曰:“洞中还有八个。”问及年龄,老神仙已记不清楚,只记得他们曾经在年轻时候为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捡过石头……后人因此称这个洞为九老洞。洞口呈三角形,从洞里向外看,洞口轮廓恰似一尊老道塑像,果真是有几分奇妙。洞口有财神赵公明的雕像以及一幅《大悲咒》刻字。然后我进入了九老洞。然后我发现:真的只有我一个游客。洞内灯光昏暗,只是普通的路灯,地面潮湿,上方岩壁上不时有水滴下来,打在头上或后背,令人心悸。越往里走,越是阴森。头上不时有蝙蝠飞过,洞内蝙蝠的叫声不绝于耳……大约走了多米,来到一个塑有财神赵公明雕像的石厅,雕像在昏暗的黄色和绿色灯光映衬下,显得有几分诡异。再住里面走,就见到一扇上了锁的铁门,牢牢把持着里面幽深黑暗的通道……峨眉山九老洞
这里是峨眉山最大的地下密宫,刚才在外面用手机查资料,得知整个洞长1米,第一段人可直立行走,第二段开始出现岔洞,只能爬行,第三段则是裂隙型的洞穴,人侧着身子挤进去都困难。下面有很深的阴河,叫黑龙潭,便是传说中陪伴白娘子左右的青儿修道的地方。有人说,九老洞与山下的芝泉洞相通;又有人说,九老洞可直通峨眉金顶;还有人说,九老洞中有无法解释、无法对付的神功(难道九阳神功?),有数不清的稀世珍宝。由于九老洞里面洞中导洞,岔洞太多,像蜂窝一样,极容易迷路,因此它的探洞危险系统高达五星。年的一天,云南昆明医学院的三个大学生(两男一女),他们入洞探险,除了一身勇气外什么也没有。三个不知厉害的年轻人点亮仅有的半截蜡烛,弯着腰钻洞,先还有说有笑:“我们要是遇见九个老神仙就好啦!”钻了一阵,看蜡烛只剩寸来长了,而大洞、小洞却无穷无尽……三人慌了,准备原路返回,谁知从这个洞钻进那一个洞,从那个洞又进了另一个洞,洞洞相扣,模样全差不多,哪见什么归路!结果蜡烛燃尽,周围瞬间变成了无尽的黑暗……最后三人在洞中迷路困陷12个昼夜,后经寺院和警方组织人员全力抢救,才把他们从洞穴中救出。抬出来时,三人已不成人样,但总算是没有成“仙”……年5月27日,乐山户外探险爱好者一行13人携带头盔、绳索、头灯、GPS、信号标记灯等专业器材深入九老洞约1公里多探查,在一竖井下发现一具死亡约2个月的尸首,整个人脸已经全部烂掉,只剩下两个黑洞洞的眼眶望着他们,身边抛洒大量百元大钞,随即出洞报告景区管委会,警方当天晚上即前往勘查……由于多年来,在里面发现了N具尸体,避免再有游人闯入,仙峰寺寺庙特意在进洞后的支洞口安装了铁门,有人称它为“地狱之门”……有以前曾进去探了一段路的网友形容:“里面静得心慌。黑的感觉就像从头顶浇下来再流到地上一样,有被黑暗吞掉的感觉……”一个神秘的世界就此被关在铁门里面。从阴暗的九老洞走出来,我突然觉得外面的世界好光明。活着真好!九老洞旁边就是仙峰寺。仙峰寺供奉的是财神赵公明。寺院位于峨眉山半山腰的一片山谷中,三面都是高耸的群山,而它前面则是一片开阔地,视野好时可看到远处的华严顶。到达这里非常不容易,必须经过艰难的途步,从山下上来要爬九十九道拐,而它上面就是更为艰难的钻天坡。它悬在中间,可谓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很多人从山下走到这里,大多累得东倒西歪,只想找个地方就地躺下,就此长睡不愿醒。因此,仙峰寺的住宿、吃饭生意特别好,至于价格嘛……贵就一个字。虽然路难走,但财神爷却是很多人喜欢的。因此,为了方便人们拜财神,仙峰寺前面那片开阔地专门开辟了一个直升机场,开通了乘坐直升机来仙峰寺拜财神的业务。这个,确实玩出了新高度。但往返元/人,2-3人起乘的价格确实更适合土豪。只是不知赵财神如何看待这些打飞的来拜他的人?会不会觉得他们心不诚?抑或是太心诚了,花了这么多银子~~峨眉山仙峰寺
峨眉山仙峰寺
在遇仙寺,我没有遇到仙,也没有遇到郭襄。却真真实实遇到了传话中的“峨眉灵猴”。虽然一路走上来,也零零散散遇到一些猴子。在清音阁上面,更是有一座猴山,里面的猴子都是有编制的,朝九晚五,包吃包住,永远有吃不完的嗟来之食,日子过得倒也悠闲。但这次我遇到的却是一大群野猴子,体制外的,全靠自力更生、打家劫舍。遇仙寺座落在山谷中,地势险竣,为前山途步上山的必经之路。寺庙不大,上下两重殿,旁边有一个平台。黄昏时分,我和一众游客坐在遇仙寺的厢房吃斋饭。一大波野猴子突然来袭。有人连忙叫“关门!关门!”但还是晚了,一只头上染了一撮白毛的青年猴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冲了进来。但见它跳上我旁边一桌食客的桌子,看着满桌的饭菜,一时不知如何下手。吓得一位桌边的小妹儿尖叫起来,旁边的眼镜男友也是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好在旁边一位好汉拿了一把长扫帚过来,一阵敲打,把这位“白毛”兄赶跑了。然后,就出来下面这幅画面(有图有真相):我们关了门坐在屋里面继续吃饭,而窗子外爬满了猴子,直勾勾地看着我们……这画面确是醉人!小伙伴们是不是也想赶紧收拾一下,来这里安安静静当一名食客∶)后来,据寺里面的师傅介绍,这附近的山林里住着一群野猴,有几十只。每到黄昏时分,就成群结队下来巡山,向游人讨吃的,有时候还发生“抢劫”事件,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经常准备一些食物投放给这些猴子。“大王叫我来巡山,我把人间转一转,打起我的鼓,敲起我的锣,生活充满节奏感……”突然想起这首流行歌曲,不禁失笑。峨眉山遇仙寺
在遇仙寺,还遇到一只老猴子。堪称我一路上遇到的最凶悍的猴子。它坐在路中间,虎视着路人,偶尔张开大嘴,露出两颗长长的獠牙,整个一mini版的“金钢”。摆明了一幅“此山是我开,留下卖路财”的气场。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我见它抢走了一个女孩的苹果6手机,放在嘴里咬了半天,见没有什么味道,就扔在了一边,毕竟苹果6不如一个苹果好吃。那女孩吓得在旁边哭了起来;然后它去拖走了一个老太婆的背包,拖了近十米远,那老太婆拿着棍子追了半天才抢回来。然后,看见三个年青人下山来,走在最前面的年青人突然看见一只大猴子拦在前面,大喝一声:“让开!”,然后把柱着走路的竹棍在空中使劲挥舞了一下。“迷你金钢”一楞,然后勃然大怒,助跑几步,猛地跳起来,从空中扑来。三个年青人顿时作鸟兽散。一会,三个人重新聚过来,相互推诿了一会,“你上!”、“还是你先!”……然后,三个人商量了一会,从背包里拿出半个面包来。“迷你金钢”来了兴致,走过来盯着他们。一个年青人把面包晃了晃,往旁边一扔,“迷你金钢”一下子冲了过去。三个年青人相互招呼着“速度!速度!”,趁机一溜烟下山去了……呵呵!用的金蝉脱壳之计。峨眉山遇仙寺
我突然想到《倚天屠龙记》里面的那只白猿。潇湘子和尹克西从少林寺藏经阁中盗得《九阳真经》,被觉远大师直追到华山之巅,眼看无法脱身,刚好身边有只苍猿,两人心生一计,便割开苍猿肚腹,将经书藏在其中。后来觉远、张三丰、杨过等搜索潇湘子、尹克西二人身畔,不见经书,便放他们带同苍猿下山。《九阳真经》的下落,成为武林中近百年来的大疑案。后来潇湘子和尹克西带同苍猿,远赴西域,两人心中各有所忌,生怕对方先习成经中武功,害死自己,互相牵制,迟迟不敢取出猿腹中的经书,最后来到昆仑山的惊神峰上,尹潇二人互施暗算,双双毙命。这部修习内功的无上心法,从此留在苍猿腹中……那头苍猿却甚幸运,在昆仑山中取仙桃为食,得天地之灵气,过了九十余年,仍然纵跳如飞,全身黑黝黝的长毛也尽转皓白,变成了一头白猿。后面,这部经书被张无忌无意取得,终于练成了九阳神功。那只活了一百岁的猿猴,最后也成了传奇。再来看这些峨眉山的猴子,总觉得它们身上也隐约有一层江湖传奇的味道,仿佛看到了玛雅人的后裔,虽然原始蒙昧,但想到他们祖先创造的那个美仑美奂的奇迹文明,顿生致敬之心。看来,峨眉山真的跟猴相关!跟猿有缘!即将到达洗象池时,已近中午1点。由于已过斋饭时间。只得在外面的小店用餐。这一路走来,我一直都在寺庙里用餐,吃了好几天的斋饭。最大的体会:斋饭能静心。由于每天早餐是稀饭、馒头,中午和晚上吃的也是素菜,这几天下来,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整个身体轻了不少,走路也轻快,思维也有一种清新敏捷的感觉,各种乱七八糟的欲望竟也消失了不少。怪说不得出家人必须吃素,原来如此。到达洗象池下面的这家小店时,禁不住老板热情的介绍,点了一份笋子肉片,老板说是峨眉山产的竹笋,非常好吃。不一会,笋子肉片端上来。好久没有吃肉了,竟然这样鲜嫩美味。看来,我毕竟属于尘世中人,不能免俗。小店的棚外正下着中雨,雨气弥漫。我在棚内吃着笋子肉片、喝着鲜汤,点了一瓶啤酒,竟然吃出了江湖上“小二,上酒,切二斤熟牛肉”那种快意人生的感觉。洗象池,大雾锁山。寺庙若隐若现,仿佛太虚幻境。穿行其中的人影影绰绰,仿佛出没于海市之间。我个人觉得,洗象池是峨眉山途步上山必须要留下来住一天的地方,反正我是在那里住了两天。这里嘛,什么都好,就是天气变化太大,老天爷很任性,说翻脸就翻脸。一会大雨如注,一会又暴日当头,有时白天刚被烈日烤得头上冒烟,到了晚上则冷得直打哆嗦,需要多找几件衣服穿上御寒。基本上要同时做好防寒和防晒的两手准备,才能愉快地玩耍。峨眉山洗象池
峨眉山洗象池
峨眉山洗象池
这里也是猴群出没的地方。我在这里再次与峨眉猴们亲密接触。它们反复爬到各个游客们房间的窗前去窥视,或守在门前的走廊里,弄得大家出门都感到怕怕的。抗议一下!但后来,我在洗象池外面拍照时,看见一只断了右手的小猴子从我旁边跑过去,跑到垃圾桶里去翻食物时,我的心却被刺痛了一下。它的右手显然是被打断的!(我的推测,不是结论。)虽然峨眉山的猴子确实很顽皮,有时还干些抢劫之类的勾当。但总的来说,它们对人类是无害的。只是我们有些人确实不解风情,见有猴子来抢东西,就抡起棍子使命打……不知道峨眉山的管理方怎样看待这种事?峨眉山洗象池
洗象池。下午到晚上,雨一直在下。周围是浓得化不开的雾,看来晚上看“象池夜月”是没戏了。不过,也不用纠结,看过云雾中缥渺的洗象池,并且拍到一些相片,我已经很满足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夜伴着雨声入眠。第二天早晨5:30分。被手机闹钟叫醒,窗外有一抹红光,我开始还以为是什么光在窗上的反光。再定睛一看……天,是日出。这是一个真正的惊喜!这次没碰到洗象池的月夜,倒是碰到了洗象池的日出。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从我住的房间窗户就可拍到日出,不得不说,这个房间太特么舒服了,真正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这个房间元一晚,对比前天仙峰寺那个狭小且没有窗户的房间还要元一晚,算是千值万值了。窗前还有一个桌子,坐在这里写东西,看窗外云霞变幻。估计也是思如泉涌,灵感爆棚。如果能在这里住在一年半载,我估计也能完成一部大部头了。日出就这样来到我的房间。我爱洗象池。从我住的房间拍出去的日出
洗象池日出
头天下午在洗象池拍照时,忽见一年轻道姑匆匆下山而来。
当时雾气弥漫,下着中雨,但这位道姑并未打伞,背着一小包,脚步轻盈,比常人走路快了许多,像是传说中练过武功的人。我连忙抓拍了几张。然后跑上去问:“师傅,这峨眉山有不有道观?”她并未停步,摇摇头说:“山上没有了,山下有。”我连忙问:“是什么道观?”然后她说了一个名字。但我并未听清楚,当我还想追问时,她人已走远。我悻悻而归,本来还想从她那里问问峨眉派的事,看来也是无缘了。后来我从相片中她背着的包袱上面,印着“小南岳”字样。我查了一下,号称“小南岳”的即是安徽省霍山县境内的南岳山。想是她来自南岳山的某座道观。端的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峨眉山洗象池
在峨眉山自由自在地住了几天后,竟渐渐产生了一种漂泊感。突然就想到了郭襄。郭襄从18岁离家出门游历,从此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寻找杨过夫妇行踪的行程。这期间,郭襄其实是一枚游侠。郭襄武功博采众长,又从觉远大师那里听得部分《九阳真经》,武功自是不错。她号称“小东邪”,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可以想见,郭襄在这期间,一定干过不少游侠的事。游侠——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唐·王维《少年行》这是唐代游侠的境界。自由、豪放、大气。那是中国最好的年代,没有之一。唐代也是中国文化的一次度假,是中国文人的一次集体出走,在那种塞北西风、大漠孤烟、大气磅礴的生活中,他们体验到宇宙人生之间神秘的联系,从而成就了中国诗歌的一座高山仰止。然后是宋朝。宋朝是一个有点婉约,有点伤感,有点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当然,也发生了一些神秘的事件。比如《射鹏英雄传》、《神鹏侠侣》所叙述的那个传奇的江湖。那些神秘武功、刀光剑影、儿女情仇成为我们现代人心灵中的一块异地和他乡。四海为家,执剑天涯……而这种精神,演变到现在,叫做“出走”,或者叫“漂泊”。我们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年轻时,总有一段时间想要出走,渴望漂泊,充满去意。峨眉山途中风景
峨眉山途中风景
如果你是一路途步上的峨眉山,到了金顶下面的雷洞坪,你会有一种不平衡感,或许随即也会感生一种庆幸感。想象一下,你一路风尘仆仆,负重前行,穿过很多密境般的庙宇,经历了很多磨难,终于即将到达目的地,却发现那里人山人海,仿佛到了赶集的菜市场一般。因为这里可以坐车上来,从山脚坐车上来估计也就2小时左右。因此,这里就成了观光客的聚集地,很多不愿走路的游客就可以正大光明地来到这里,享受你最后的成果。一波一波拿着小红旗的旅行团队把这里挤成一锅粥,喧闹异常。传说中的“中国式旅游”!在雷洞坪,我看到上百人围观一只猴子,喂给它吃的,那只猴子早已吃撑了,爱理不理的……想到一路上的猴趣,和这里简直是天壤之别。然后,那些人很可能回去还要发微博、鍖椾含鍝釜鍖婚櫌鍖绘不鐧界櫆椋庢渶濂?鐢叉哀娌欐灄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