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恩青年疼痛医生学习之《疼痛诊疗学》第9天主编:谭冠先副主编:郑宝森傅志俭王国年《疼痛诊疗学》第三版是医学院本科教材,作为高等教育医学生接触的第一本疼痛相关的书籍,本书从疼痛的发展史,疼痛基础理论到疼痛临床应用均有一定的讲解,内容相对基础,非常适合刚入疼痛学科的医生参考学习,但目前从事疼痛的很多青年医生应该是没有真正的学习过这本书(目前大部分还在从事麻醉工作);所以将这本书作为培恩青年疼痛医生学习的第一本书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七月学习计划影像学在疼痛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并独立阅片有利于作出正确诊断。同时,要避免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査,忽略病史和体格检査,更不能仅凭影像学报告作出临床诊断。记得很多专家在讲课中提到,临床治疗也是如此,因该以患者临床症状为标准,避免过度治疗!9D:疼痛的影像学诊断(下)一MRl检查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自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医学领域以来,充分显示了其独特的优点。高对比度MRI具有多参数的成像方法,可使组织影像形成对比,尤其是对软组织的对比度高于CT,可使关节软骨、肌肉、韧带、椎间盘、半月板等组织成像而直接显示。无骨伪影干扰对骨与软组织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而安全的方法。任意方位断层在患者体位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变换层面选择梯度磁场,可行横、矢、冠或斜位断层,从三维空间上观察人体成为现实。损伤小MRI釆用射频,波长数米,能量较低,是较为安全的检査方法。MRl检配忌证MRI检査禁忌证包括装有心脏起搏器、体内金属异物手术后。监护仪器、抢救器材不能带入磁共振检査室因此在检査过程中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急诊、危重患者不能做磁共振检査。幽闭恐惧症患者常不能完成此项检査。椎间盘突出症的MRl表现椎间盘退变椎间盘信号由高变低,失去正常夹层样结构,在T2加权像上椎间盘中央信号減低明显。变性椎间盘以低信号为主,其中混杂有不规则点状高信号,高信号髓核与低信号纤维环分界消失。受累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变薄。上述改变以T2加权像更为明显。椎间盘膨出变性椎间盘的纤维环完整,超出椎体终板的边缘或向后膨突部分不超过4mm。矢状面见变性的椎间盘向后膨出,呈现出凸面向后的弧形改变的低信号。横断面见椎间盘对称地超出椎体终板边缘,无局限性突出。椎间盘膨出的特点是高信号的髓核未突出于低信号的纤维环之外。椎间盘突出高信号的髓核突出于低信号的纤维环之后,其突出部分仍与髓核母体相连。突出的髓核呈中等强度信号,边缘清楚,位于椎管中央或偏一側,压迫硬膜囊。突出椎间盘的信号在T1加权像高于脑脊液,低于硬膜外脂肪,在T2加权像低于脑脊液,高于脊髓,与硬膜外脂肪相似。当突出髓核穿过后纵韧带时,在矢状面上可显示其与未突出的部分“狭颈”相连征象;当突出的椎间盘体积较大时,硬膜囊受压变形。脊髓长期受压,可出现水肿、软化,表现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硬膜囊受压的深度在T1加权像显示较好,但其微小改变在T2加权像显示明显。髓核游离高信号的髓核突出于低信号的纤维环之外,其突出部分与髓核母体不相连。突出物可位于原椎间隙水平,也可向上或向下迁移,其范围可达10mm。神经根受压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时,可造成神经根的受压,在横断面上显示较好,可观察到侧隐窝饱满,突出髓核突入椎间孔,推移椎间孔内脂肪,压迫神经根。二ECT检查随着医用放射性核素和核医学仪器的迅速发展,人体内大部分器官均可使用放射性核素进行体外显影检査,如心、肺、脑、肾、肾上腺、甲状腺、肝、胆、胰、脾、胃、骨骼和骨髓等。ECT不仅可显示脏器或病变组织的形态结构,且还提供脏器或病变的功能和代谢信息。因此,是目前比较普及且临床诊断价值较大的项目之一。(一)股骨头缺血坏死的ECT表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是疼痛临床常见病,但早期x线检査无明显改变。核素骨ECT显像在早期诊断上明显优于X线检查.其ECT显像表现为:早期呈低代谢反应,放射性核素稀疏,塌陷前期及塌陷期呈高代谢反应,放射性核素浓聚。(二)对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1.骨骼ECT对转移性骨肿瘤有很高的灵敏度,能较早发现骨转移灶。2.骨骼ECT很少遗漏骨转移灶,一次全身成像可发现不同部位多个病灶。3.骨骼ECT对疾病的诊断和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骨骼ECT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判断和术后随访有重大价值。骨骼ECT对于转移性骨肿瘤是一种灵敏、简便、安全和有效的诊断方法,虽有独到之处,但特异性不强,时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出现,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査,才能作出正确诊断。由于疼痛科的影像学内容有些多,我们分开三期来做推送。周末了,大家好好休息!此次年会的的资料我们将在周一更新!培恩资源共享2群已经开放,加管理员可进入!对疼痛事业有见解,热衷公益疼痛事业的伙伴请联系管理员资源共享群介绍青年疼痛医生学习北京中科医院曝光白癜风能否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