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门易筋经是子午门功夫的精华部分,为始祖圆通禅师所创,至今已有近年历史,年子午门(功夫)被认定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虽属于中华武术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传统健身养生方法,深受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影响,千百年来为广大群众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该功法对减轻局部炎性反应,缓解疼痛等有一定改善作用,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通过长期练习可以达到祛病、养生、延年的目的。
亚健康态颈部疲劳好发于低头伏案工作和学习的人群,颈肩部肌肉紧张是导致颈肩部疼痛的高危因素。诸多调查和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头伏案学习、工作和颈肩部肌肉长时间紧张与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上班办公族和高校学生群体为高危人群。
亚健康态颈部疲劳是现代临床的常见疾病,其定义是自觉颈部疼痛、僵硬不适,活动受限,伴有不同程度的寐差、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一系列症候群,但是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发现或改变者,称其为亚健康态颈部疲劳。
据中华中医药杂志年7月第7期《易筋经对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的影响(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表明:
办公族和高校学生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学习,颈肩部肌肉组织长期或长时间的慢性损伤会影响其肌肉应力功能的正常发挥,增加颈椎的承重负担,这是造成颈部疲劳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颈肩部肌肉慢性劳损或劳损进一步发展产生的肌肉肿胀、机化、炎性改变等引起肌肉酸痛,若此时不积极治疗,任其进一步发展会加速其硬化、条索状改变的进程,从而使这些肌肉组织丧失其应有的功能作用,使颈椎活动受限。
颈椎就失去了外围屏障的保护,椎节松动失稳、内压升高等必然会导致颈椎间盘的变性,从而加速了颈椎椎体本身的病理改变。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现代医学认为多与性别、年龄、职业、生活习惯、颈部肌肉力量以及遗传、解剖变异、心理、气候等密切相关。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导引者摇筋骨,动肢节以行气血。易筋经是一种整体性身心并练、内外兼修的医疗保健养生功法;同时也是一套有针对性的肌力训练传统医疗健身功法。其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屈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练功过程中,使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子午门易筋经之调息式、大鹏展翅、星辰追月、举火烧天、霸王举顶、左腿金刚、右腿金刚、古树盘根、推陈出新、龙腾九州、心神合一、迎天问天等动作均对患者头颈部、肩部、腰部的活动要求甚高,患者通过习练并且配合呼吸吐纳,使颈部气血流通,颈部软组织得到气血濡养,改善颈部功能。
子午门易筋经第6式“举火烧天”上体左右充分拧转,并保持脊柱中轴正直和两臂充分前后举,可锻炼颈腰胸腹的肌群,并通过对脊柱关节的拧转,增强脊柱及肋骨关节的活动范围,共同促进颈部肌群的柔软性、弹性及伸缩能力,改善头颈部的血液循环,同时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
子午门易筋经第8式“推天换日——倒腰,气灌前臂。此式动作通过用意引导前拉动作的模仿,可增加颈、腰部位的肌力,改善颈、腰部位的供血供氧。
笔者认为处于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的人群采用习练易筋调节,疗法简单有效,使整个身体和颈椎部位病变的肌肉群在左右平衡、均匀柔缓、快慢相间的运动中得到充分的松弛与休息,促进病变部位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以及致痛物质的吸收,恢复颈部肌群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的平衡,从而使气血畅通、关节滑利。符合软组织慢性劳损“动静结合”的调节思想。
子午门易筋经不仅可以起到“治未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预防作用,在临床上还有非常积极的治疗与康复作用,该干预方法具体、简易,适合大众推广,符合中医学简、便、验、廉的治疗方针,可提高生活质量,对阻断未病向疾病发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临床和探索意义。
好消息
子午门第二十二代弟子李健,中国武术五段,在师兄王刚——子午门第二十二代传人的支持下创办子午门易筋经新疆培训基地,将子午门秘不外传的上乘内功《子午门养生易筋经》公诸于世,造福更多的人,此愿望无疑是新疆人的福音。
子午门易筋经至今近年历史,年子午门(功夫)被认定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年中央电视台以《水浒绝技》为名目对此功法做过专题介绍。
易武兴邦武术养身会馆以“武术健身、武术养身”为核心理念,以"强身健体,未病先防"为核心原则,以"子午门养生易筋经"为载体,以“缘、仁、和、家”为核心文化,为事企业单位白领、高管、企业家等存在亚健康状况的群体打造天然安全的私人定制健康养身中心。
常年招收学员,随到随学!
欢迎各位家人前来精进禅修!
馆主李健:1869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