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四个平衡弯曲和形成意义,你知道几个

时间:2021-6-24 17:06:41 来源:颈椎间盘变性

北京一般性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38474.html

人的脊柱由24节椎骨(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和1块骶骨及尾骨组成。每个椎骨间还有椎间软骨和椎间盆。随着人体活动的重力作用,脊柱在出生后逐渐形成了三个生理变曲,即颈弯、胸弯和腰弯。颈弯和腰弯向前凸,脊柱从侧面看呈“S”型。

脊柱如同一个大的弹簧,能缓冲震荡,保护大脑与内脏,生理曲度扩大了躯干重心在基底的面积,从而加强了直立姿势的稳定性。

正常的脊柱在矢状面上有四个平衡的弯曲:颈段呈前凸,胸段呈后凸(20-45°),弯曲自T2~T12,T7位于弯曲的顶点;腰椎呈前凸(40~60°),L3是弯曲的顶点;骶椎呈后凸。站立时,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保持平衡。负重力线或称矢状面垂直轴自枕寰关节向下通过颈椎椎体及胸椎的前方。轴线穿过脊柱T12至腰椎的后方。脊柱的前部起抵抗压力,而后部的韧带结构抵抗张力。

这些弯曲是人类所独有,由直立行走进化而来,与直立姿势相适应。这四个生理弯曲使我们的脊柱成为一个刚柔相济﹑柔韧有余的大弹簧,可化解来自各个方向的外力,尤其是震荡对脊髓﹑大脑的损害,又是头﹑内脏等器官的支柱。正常的四个弯曲,使男子孔武有力,女子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然而,四个弯曲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练就,并需一生的悉心爱护。

颈椎生理弯曲的形成与意义

1、颈椎生理弯曲的形成

颈椎生理弯曲形成于出生之后与重力、姿势有关。颈椎生理弯曲主要形成于出生后6个月内。

婴儿抬头的运动,有利于生理弯曲的形成。

颈椎后部肌肉成熟生长的作用。

爬行运动有助于颈椎生理弯曲的形成。

一岁左右基本形成。

2、颈椎生理弯曲的意义

正常的颈椎向前的生理曲度以17CM为半经的圆弧曲度为标准。当曲度增加时,柔韧性增加,承重力减弱;当曲度减少时,柔韧性减弱,承重力增加;当反张存在时,柔韧性减弱,承重力也减弱;不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其小关节容易受损,椎体边缘易发生骨刺,椎间盘易损伤退化发生膨出、突出甚至椎管狭窄。

胸椎生理弯曲的形成与意义

1、胸椎生理弯曲的形成

发生与胎儿时期。

也称适应性弯曲。

婴儿在子宫内的适应性需要。

胸椎内脏器官空间需要适应。

正常的胸椎生理弯曲是向后凸的弯曲。

2、胸椎生理弯曲的意义

胸椎后凸度数应小于55°,正常的范围为20°--50°平均为45°,胸椎曲度出生就存在,由楔形的胸椎体维持,椎体的后部比前部高2mm。胸椎的曲度从T1-T2开始向下到T12(第12胸椎)T6-T7为顶点,胸椎的曲度会受到后天姿势的影响。如坐姿、站姿不正确,胸椎后凸的增大会使腰曲增大,颈曲减小,而且会压迫胸腔脏器,影响它们的正常功能。胸椎的屈曲和伸展平均为6°,从上到下的活动度逐渐增加,上段胸椎平均为4°,中段为6°,下段为12°,由于关节突和棘突的挤压,伸展比屈曲更加受限制。

腰椎生理弯曲的形成与意义

1、腰椎生理弯曲的形成

8——12个月,婴儿爬行时腰部下垂的影响作用。

12——18个月,幼儿学步的影响作用。

脊椎直立肌的成熟生长的作用。

骨盆不断成熟,股骨头向内旋转。

完全的成熟,在6——8岁。

代偿性弯曲,有助于身体直立姿势的形成,也是学习直立时代偿性的结果。

正常的腰椎生理弯曲是向后凸的弯曲。

2、腰椎生理弯曲的意义

腰曲于8至12月爬行时形成,六岁左右稳定,所以应鼓励幼儿爬行,切不可直接由坐立跨越到行走。腰椎生理弯曲的意义正常的腰椎生理弯曲度,是合乎人直立行走的结构力学的要求,要求的生理弯曲弧度,是以半径为24cm的圆弧曲度为标准。既有柔韧性又有弹性,并且承重能力也很好

如若腰椎的生理弯曲过大,则承重能力和稳定性减弱,柔韧性和弹性增强,但因力学代偿的作用,极易导致驼背,如若腰椎生理曲度消失,变直甚至反弓,则腰椎柔韧性、弹性、承重能力和稳定性均减弱。如此这般,腰椎的非正常弯曲,偏离了正常的脊椎生物力学结构,就不利于肌肉的活动,同时运动时肌肉容易受拉伤,而运动时的压力与冲击力没有什么缓冲而直接冲击到椎间盘,极易造成椎间盘的损伤与退化导致椎间盘膨出、突出,甚至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腰椎滑脱等等。

骶尾椎生理弯曲的形成与意义

1、骶尾椎生理弯曲的形成

发生与胎儿时期。

也称适应性弯曲。

婴儿在子宫内的适应性需要。

骶尾椎内脏器官空间需要适应。

正常的骶尾椎生理弯曲是向后凸的弯曲。

2、骶尾椎生理弯曲的意义

骶尾椎生理弯曲是向后凸的,几乎是不可动的。骶尾椎左右倾斜与左右旋转的影响;骶骨左右倾斜与左右旋转会使腰椎协同出现侧弯和扭曲,增加腰椎内的扭力、剪力、内部张力等,减弱了腰椎的功能,容易造成腰椎在劳动与运动中的损伤、退化。骶尾椎垂头运动,躯干的重心力对骶骨有向下作用,使骶骨有向下运动的趋势,而骶骨通过力的传导对髂骨也有向下的力,是髂骨出现了向前改变,向下的运动趋势,从而造成腰椎弯曲过度。

脊柱生理弯曲的形成与意义

从侧面看,脊柱有四个生理曲度,即向前的颈曲腰曲,向后的胸曲骶曲,脊柱如同一个大的弹簧,能缓冲震荡,保护大脑与内脏,生理曲度扩大了躯干重心在基底的面积,从而加强了直立姿势的稳定性。

脊柱的曲度并非固定不变,许多人在胸段都有很轻微的侧凸。长期卧床患病的幼儿和青年,由于脊柱发育过快,脊柱的肌肉不能相应地配合生长,因此韧带的牵引增加,亦可引起脊柱曲度的改变。

当脊柱曲度发生异常改变后,脊柱的内在平衡丧失,载荷力线异常与弧度顶点的垂直距离随时间延长而加大,在这一过程中人体会动用一切力量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如肌肉的代尝性增粗,相邻运动节段的力学代偿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bbo.com/xgyy/1184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