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www.zhutihunli.com/
日前,一场特殊的颁奖仪式医院的ICU病房里举行。这个特殊的病人,医院骨科专家张卫平。
昏迷之前,他在军队医疗卫生战线奋斗了整整49年。在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时刻,他拒绝地方医疗机构高薪高位,退休后返聘留院。
张卫平在研究患者的片子
不忘初心,当一名白求恩式的好军医
鲜艳的绶带,沉甸甸的奖杯,当张卫平的学医院骨二科主任步建立把奖杯送到老师的病床前时,他感慨万千。“老师,您看,我把您这次得奖的绶带、奖杯和证书都带来了。我们一定要像您教导的那样‘做好人,做好事,练技术,强本领’。”步建立激动地说。
据悉,年7月4日,张卫平荣获由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他是该月度军队和河北省唯一一位上榜的医生,可他因病缺席。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医院特意为他举行了这场特殊的颁奖仪式。
接到奖杯的一刻,张卫平的爱人周曙航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卫平热爱军旅生活,热爱他的医生工作,这份荣誉是对他近50年从军、从医生涯的肯定和褒奖,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让他高兴的了。”
张卫平年生人,祖籍石家庄市藁城区,从小在南方长大。医院是白求恩战斗过的地方,“当一名白求恩式的好军医”,这是张卫平立志的初心,也是他一辈子坚守的初心。参加工作后,他主动申请两次担任住院医师,24小时吃住在科室,参加了大量的急诊手术和危重病人抢救,积累了丰富经验。
年张卫平退休后,很多地方医疗机构伸出橄榄枝,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近年来,随着军事训练强度难度的不断加大,训练伤发病率也有所提升,部队有需求,官兵有期待,我就会竭尽全力。医院也同样能为广大百姓服务。”就这样,医院聘为骨科荣誉主任。从医49年来,他始终把国防医学事业看得高于一切,舍家忘我,兢兢业业。
张卫平与住院患者交流
画图讲解,用心沟通医患关系
沟通是医患间信任的基础,有了信任,患者才会认可你的治疗方案。“我第一次画草图就是为了讲解病情。”张卫平回忆道。
原来,张卫平曾经遇到过一位这样的患者:常感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双手不能做精细动作。接诊后,张卫平为其进行体检和颈椎核磁检查,结果显示为颈椎病合并颈椎间盘突出,脊髓明显受压,必须要尽早手术治疗。但术前,患者心理压力较大。为了帮助患者排解压力、了解病情,张卫平灵机一动,拿起笔在患者的病历上绘制了一个颈椎示意图,耐心细致地向他交代病情,患者一目了然,明白了医生的治疗方案。从那时起,张卫平每次给病患和家属讲病情和治疗方案,都尽量通过手绘草图的方式进行。
说话慢、查体细、讲解清,是张卫平接诊的特点。在他的办公室,摆着厚厚一沓手绘草图,足有千余张,内容是患病机理和手术方案。骨三科主任冯志军介绍,张卫平看病主要通过物理查体,CT、核磁等检查处方很少开,用手绘图的方式与患者交流,既形象生动,还节省了费用。有一次,一名病人担心看不准,悄悄拍了核磁,与张卫平的手绘图比较,结果分毫不差。
“来看病的患者有老有少,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你说的话,他不一定能完全听懂,你讲医学术语,他就更不懂了。”冯志军告诉记者,“画图”讲解病情,是张卫平与患者沟通的“独门秘笈”。纯粹和患者讲心胸外科手术医学用语,行不通,而且易产生理解偏差,还耽误治病。而画图可以让患者直观了解病情,效果很好,“一个医生再专业,他分析的病情患者听不懂,也达不到效果啊。”
医者德为先,一张草图,看似简单,背后却蕴含着医者仁心和满满的人文关怀。张卫平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用心,医患之间并没有鸿沟。
张卫平给基层官兵诊病
心系患者,竟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结婚37年,夫妻二人从没吵过架、红过脸,医院的“模范夫妻”。医院工作,但夫妻俩聚少离多。
“记得孩子4岁那年,公公特意从南方过来,想看看腰腿疼。”周曙航说,当时正好赶上张卫平当住院总医师,一天24小时在科里,父子俩几乎没怎么见面。后来公公查出患有腰椎管狭窄症,需手术治疗,可为了不影响张卫平的工作,没有手术就回南方了。公公病危时,张卫平乘坐火车回家尽孝,没过几天,得知大手术多,又匆匆赶回科里。谁知,两天后老人去世了,张卫平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年,张卫平被查出患有垂体瘤,当时只有蚕豆大小,家人和同事都劝他尽早手术。可他却说:“我清醒的时候,自己做主,官兵和群众等着我。我倒下了,你们做主,把治疗过程当教材送给需要的医生。”他觉得自己的病情不重,拖一拖没啥问题。这一拖就是10年。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年1月,张卫平的垂体瘤快速生长,导致视力下降、血压骤升,如果不手术随时会危及生命。1月9日,医院后,还联系专家替他完成约好的手术,医院领导发短信、打电话,汇报科室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术后15天,他突然出现广泛多发急性脑梗死,导致重度昏迷。
现在周曙航每天陪在他身边,一遍遍地呼唤着他,希望他可以早日醒来。周曙航说,张卫平原先不知道孩子在哪个班、上几年级,也没给她送过花、买过礼物,很少陪家人过节。年2月14日,周曙航买来一束玫瑰,与丈夫在病房度过了婚后37年来的第一个情人节。
说到做到,一辈子不做对不起患者的事
德比天高。张卫平曾说,“一辈子不做对不起患者的事”。在他眼里每一位患者都是亲人,在患者心中,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张主任,求您救救我!”曾经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敲响了张卫平办公室的门。一问方知,他患有类风湿性强直性脊柱炎,颈、腰硬化强直,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经过仔细查体后,张卫平向病人说明了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方法。
了解到患者家庭困难,全家靠妻子送报纸维持生活,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女儿后,张卫平毫不犹豫地捐出了一千元钱,医院给予相应照顾。经过住院手术治疗,病人恢复了正常的行走功能,能够从事一般性劳动。张卫平不仅治好了他的病,还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支持,鼓励他正视人生、服务社会。
年5月,山西患者齐先生左眼被诊断为恶性视网膜肿瘤。医院就诊时因病晕倒,被路过的张卫平救起。张卫平帮他办理了住院手续,安排了手术,却没留下姓名。两年后,齐先生因左眼术后塌陷再次来院就诊,张卫平查询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并与北京的整形专家会诊,创造性地为他进行了眼眶再造修复手术,安装了一只义眼。
这只义眼,让齐先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在村干部的岗位上干得更有劲了,不仅带领乡亲们致了富,还把生意做到了国外。从此,他每年都来看望张卫平,不吃饭、不喝水、不带礼物,有时只在门口看一眼、打个招呼。齐先生告诉记者,这么多年,张卫平请吃拒绝,东西不要,只收下了他爱人纳的两双鞋垫。
如今,得知张卫平患病的消息,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看望他。十年未曾见面的患者赖先生,转乘两次飞机,带着妻子从江西老家赶来,写下一封感人至深的信:“张主任,我用您保住的双腿走出了幸福的生活……咱们有个约定,等我50岁时,您还要给我复查……”
(燕都融媒体记者檀亚楠图片系资料图,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