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百祥
西安交通大医院神经外科
患者信息女,49岁。
主诉:头晕14年,四肢无力半月。
现病史:14年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头晕不适,在当地卫生所按颈椎病治疗,此后头晕症状时轻时重,随季节变化头晕症状加重。半月前感冒后出现四肢无力,以左上肢、右下肢为明显,左上肢抓握无力,右下肢有踩棉花感,尚伴咽部吞咽不适及背部发凉感。两医院行头颅MRI提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建议住院治疗为行进一步诊治入院”。门诊以“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收住我科。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左上肢深浅感觉减退;左上肢、右下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
术前检查:正常。
影像资料病例诊断1、颅底凹陷症。
2、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3、寰枢椎脱位。
4、寰枕融合。
手术方案及效果我们做了单纯后路手术,术中先行枕大孔后缘及C1后弓减压,然后松解双侧C1.2侧坱关节,再行枕骨~C2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最后行C1.2侧块关节间植骨融合术。术后第三天患者下地,自觉明显好转,出院时头晕、咽部不适、呛咳等症状均消失,感觉、运动障碍均恢复。
术中影像术后影像个人体会1、从患者术前影像资料看,患者属于难复性寰枢椎脱位,而且寰齿间距较小,预计单纯经后路复位效果较差,但经过我们术中松解C1-2侧块关节,二次撑开复位,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从术后复查MR看,齿状突上移达到了部分矫正,但仍不是很理想。
2、术中我们应用了3D打印技术指导手术,术中根据影像学及3D打印模型,能准确地确定畸形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指导手术中确定进钉点以及方向、螺钉的直径和长度,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螺钉误置的风险。
何百祥个人简介
西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脊髓脊柱亚专业学术带头人
神经外科教授、医学硕士
专业方向:脊柱神经外科、微创神经外科
擅长治疗:脊髓脊柱疾病、寰枕部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如颅颈交界区及脊柱肿瘤、颅颈交界区畸形(Chiari’s畸形、颅底陷入症等)、颈椎病、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脊髓脊柱创伤、脊髓空洞症、脊椎栓系综合症等相关类似的疾病。对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例具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和独到的见解
担任职务
中国神经脊柱学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西安市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微量元素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陕西省外科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世界神经外科协会联盟会员
国际脊柱研究学会(AOSpine)亚太区会员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常务编委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特约编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