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诊断症狀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09997.html
经过连续3天的加班熬夜,小张终于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工作计划,上传完电子邮件后合上笔记本电脑。他伸了一个懒腰,突然觉得头痛,就在自己左侧后脑和耳朵周围,一跳一跳的很不舒服,想到这几天一直加班,确实有些劳累,就没当回事,应该睡一觉明天醒来就好了。可谁知事情并没有像小张想的这么简单,他睡到凌晨竟然痛醒了,左侧头部痛的很严重,甚用手摸一下也痛,同时还感觉有一点头晕。不会是脑子有什么问题吧?于是医院急诊神经内科,医生在询问了病情之后,让小张拍了头部CT,CT影像没有看到脑出血或其他病变,查体也没有肢体活动障碍,于是给他开了散利痛和银杏叶,分别镇痛和改善脑供血,然后3天再复诊。小张回去之后按医嘱规律吃药,可是疼痛还是没有明显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有时候会有持续几分钟的抽搐样剧痛,根本没办法坚持工作。3天后到神经内科复诊时CT报告也出来了,显示脑部结果正常,没有明显病变。神经内科医师又让他做了一个脑血管多普勒,也没用发现供血异常。于是建议他转诊疼痛科再看看,小张几乎是用手捂着左侧头部来到疼痛科门诊,疼痛科的值班医生在询问了发病经过和疼痛特点之后,又看了看CT报告,然后起身在他左侧颈部用拇指轻轻按压了一下,立刻诱发出了左侧头部剧烈疼痛,和小张发病时的症状完全一样。“你的情况考虑是颈源性头痛,也就是颈椎的问题导致的疼痛,而不是脑子有什么病变;这样吧,由于现在是急性期,先给你做一次椎旁神经阻滞,让神经根消炎会快速缓解疼痛,然后再去做颈椎磁共振除外是否有更严重的问题。”疼痛科医生这么说了之后,小张大概明白了一些,然后取药到疼痛科治疗室,通过B超引导下在颈椎旁打了一针,大约15分钟后就觉得头痛减轻了至少一半,观察半小时没有不良反应后,医生告诉他回家减少低头,颈部避免过度活动,按约定时间做检查。又过了3天当小张拿着颈椎磁共振报告再来疼痛科复诊时,他的头痛已将减轻超过了70%。磁共振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23~C45椎间盘膨出、变性”,医生告诉他“估计颈椎病变和长期用电脑,低头伏案工作有关,今后需要注意颈椎保健,避免长时间低头;轻微的颈椎间盘膨出,就会刺激神经发炎引起的头痛,这次发病时间短就诊及时,通过神经阻滞后头痛已经明显缓解,再充分休息一段时间应该就可以痊愈;如果将来病变加重或许需要通过微创介入治疗才有效。”
一、颈源性头痛的定义
顾名思义,颈源性头痛病因在于颈部,疼痛症状位于头部,也就是说:头痛可能是颈部病变所致!!而专业的解释就是:颈部疾病最终导致颈神经病变引起慢性的、单侧或双侧头痛。
颈源性头痛在年由sjaastad等介绍,后逐渐被临床所接受,到年才被国际头痛研究会所承认并认定颈源性头痛为继发性头痛。
二、颈源性头痛的特点
颈源性头痛是一种非遗传性头痛,多为单侧发病,也有双侧头痛的患者。头痛的部位主要分布于患侧的后颈部、枕部、顶部、颞部和额部,有的可涉及到肩和上臂痛(多数常见颈椎病的表现),疼痛可以是间歇性、也有连续性发作的。可以是以神经功能性疼痛或以器质性病变为主的的疼痛综合征。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年龄相对较为年轻,多为20至60岁,平均年龄为42.5岁。而有头痛症状的患者中约有20%为颈源性头痛。
三、颈椎的功能器质性病变如何引起头痛?
目前解释颈源性头痛的理论普遍公认的有两种:炎症理论、会聚理论。
炎症性理论认为:从颈枕部传出的C1、C2、C3颈神经后支,在分布于同侧头部的通行过程中发生的任何炎症性病变都会导致颈源性头痛。如:颈椎间盘的突出、软组织的痉挛水肿、小关节的紊乱和增生等。其中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先简单说一下颈部的解剖结构:人类的颈部骨头主要由七节颈椎构成。由上往下,除了第一节与枕骨寰枕关节、第一二节间的寰枢关节连接外,每节骨头相连的椎体间有一个有减震功能的盘状组织---椎间盘。椎间盘退行性变是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的内部结构紊乱。退变的非突出椎间盘可以产生炎症介质PLA-2、IL-1、IL-6、TNF-α、PGE2、组织胺、5-HT、NO、IgG、IgM等。化学因子不仅能致炎、致痛,有些还有神经毒性作用,引起颈源性头痛。另外颈部软组织、肌筋膜、人的等颈椎应力失衡、小关节错位功能障碍或椎体间错位等,这些无菌性炎症刺激上颈椎神经都导致颈源性头痛。
会聚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颈部病变引起的神经痛是一种牵涉痛。理论的解剖基础为:颈部的C1、C2及C3神经及其分支与某些支配头面部的神经节或神经核发生联系或会聚。颈源性头痛的发生是由于高位颈神经所经过的结构发生病损而引起高位颈神经伤害性感受信息的传入,通过高位颈神经之间及高位颈神经与三叉神经等脑神经传入纤维在中枢会聚,使伤害感受性输入产生紊乱而形成神经支配区域的牵涉痛。通俗的解释:颈部病变影响到了神经的感觉传入,颈神经传入过程中与支配头面部的神经有交叉,头面部神经通过这些解剖交叉也受这些信号影响最终引起头痛。
图示蓝色神经为枕小神经,发自C2脊神经后支,其内、外侧平行神经分别为枕大神经、耳后神经。
四、颈源性头痛的诊断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诊断: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查体所得体征,排除其他可致头痛的器质性疾病即可诊断。
疼痛的特征:头痛同时伴有上颈部疼痛、僵硬或活动是上颈部疼痛、压痛、颈部活动受限。部分患者有焦虑、轻度抑郁、失眠和枕部及冈上肌冈下肌压痛。
查体:可发现耳下颈椎旁及乳突后方压痛,部分有颈椎病的阳性体征:压顶试验、托头试验阳性。颈部旋转屈曲试验可鉴别C1、C2功能障碍,具体操作:充分屈曲颈椎使其运动仅限于C1、C2,旋转俯曲(正常曲度为44°),颈源性头痛程度越重,颈椎曲度越小,
辅助检查:颈部影像学检查五特异性改变。颈部的MRI检查对椎间盘、韧带、肌肉等软组织有较好的诊断。同时需要做头颅的相关影像学检查排除相关疾病。
最被普遍接受的是CHISG诊断标准:①颈部活动和(或)头部体位不适当时,头痛症状加重,或压迫患侧上颈部或枕部时,头痛症状加重;②颈部活动受限;③患侧的颈部、肩部或上肢呈非根性疼痛,或偶有上肢根性疼痛症状。患者症状符合①即可确诊,同时出现②和③或①、②、③同时出现均可确诊。
总之,该病以临床诊断为主,同时需排除如颅内病变等相关疾病,试验性神经阻滞可辅助诊断。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对于疼痛程度轻的患者,可避免长时间低头、休息颈椎,同时口服非甾类消炎镇痛药治疗,可辅以理疗。
2、疼痛科神经阻滞及微创技术
临床上常用C2横突、C3横突、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和痛点阻滞来治疗颈源性头痛,具体选择视疼痛部位而定。
颈椎旁神经阻滞:颈椎旁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颈神经根的炎症水肿,并可直接阻止颈神经的痛觉传入,缓解颈部肌肉的痉挛僵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治疗方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是位于C7、T1横突根部的一对交感神经节。阻滞交感神经,可降低支配区域的血管紧张度,改善其支区域的血流,从而改善头颈部的血供,减少前列腺索(PGs)的合成与释放,减轻疼痛。有研究显示,星状神经节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可增强疗效,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颈段硬膜外腔置管连续阻滞:连续持续的给予炎症病灶消炎镇痛液调节神经功能,较单次C2神经根阻滞效果好且效果持久。硬膜外腔药物的选择包括常用的消炎镇痛药物及治疗性气体:臭氧等。
射频技术:诊断明确后,所有神经阻滞均可有效缓解,但很难达到长期缓解。外周神经组阻滞中的射频(射频热凝或脉冲射频)技术的应用可大大延长阻滞时间,降低复发频率。
综上所述,颈源性头痛病症在头痛,病因起源于颈部病变。目前其机制虽有所研究阐述,但仍未十分明确。临床以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排除可引起头痛的其他器质性病变进行诊断,治疗上除了内科的药物治疗及理疗等手段,疼痛科独特的神经阻滞技术安全有效,大大增加即刻疗效的同时可延长长期缓解时间,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
参考文献: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黄洪储辉李波《食品与药品》年14卷7期-页
《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申小年倪家骧《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年25卷1期92-95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