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机构11月逆势加码买债
中债登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末债券托管余额为28.58万亿元人民币,当月增加1496亿元,不但为连续第三个月环比减少,同时也创下了1月份以来的单月增量新低。但在保险等机构11月继续减持债券的同时,境外机构对国内债券的热情却增加,11月新增债券托管量超过券商、广义基金的当月新增量。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广义基金为仅次于银行的买债主力。业内人士称,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动,境外机构逐渐成为国内银行间债市的新生力量。而境内外利差、人民币汇率及市场对其预期是导致境外机构对国内债券热情升温的缘由,11月也不排除沪港通开通的影响。境外机构新增托管量超券商基金仔细人士不难发现,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推动,央行批准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逐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今年来在银行间债市的托管量延北京医治白癜风最好医院续增加。中债登最新数据显示,11月境外机构在债市的表现较为注视。当月增持国内债券的节奏比上月明显加速,11月新增债券托管量236.62亿,超过券商、广义基金的当月新增量,其中当月各增持了约100亿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谢多此前表示,从年初开始到第三季度,银行直接购买银行间信誉债占比已不到40,大部分是证券公司、企业年金等,非金融机构将逐渐进入到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投资,其中也包括境外机构,已有200多家境外金融机构进入到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些境外机构主要包括外国央行、人民币境外清算行、QFII和RQFII等,这些机构偏爱利率债,所以它们所持有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比重较高。从视察的数据来看,国内债券利率越高,它们的持有量越大。”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在谢亚轩看来,主要有三个因素决定了境外机构在中国购债的积极性,1是境内外利差,2是人民币汇率和对它的预期,3是与人民币国际化有关的各项政策变化。“无论是欧洲央行还是美联储的研究均表明,随着债券市场的不断开放,外国投资者在1国债券市场上参与度上升,全球的多余储蓄会进入该国债券市场,系统性地压低长时间债券利率,特别是压低长时间国债利率。”他指出。“我们认为可能是受11月份沪港通开启影响,导致海外机构对国内债券的配置兴趣再度提升。”中金债券团队昨日指出。大行融出资金意愿着落事实上,受降息预期及实质宽松政策刺激,11月债市虽一波三折,但整体延续牛市,各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下行20个基点左右。面对此,从11月各机构对债市的实质性持仓情况来看,机构对后市分歧明显加大,偏好的债券品种也大不相同。中债登最新数据显示,分投资者类型来看,债市主力,即商业银行仍主要增持了国债品种。当月商业银行净增持了记账式国债,国债净增持量超过了其所有债券的增持量,但企业债和中票则均出现了净减持。而与其相对的是,整体来看,保险机构在11月却在减持债券,当月债券托管量减少逾113亿。对此,中金债券团队分析认为,保险机构11月份继续减持,除主要配置超长期限国债外,其他品种债券继续全线净减持,这表明保险机构在投资标的分流下,对债券的配置力度已有限。除托管量之外,11月的货币市场出现的1波紧张,乃至导致交易延时也可在此找到部分缘由。从11月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余额上来看,本来作为货币市场融出资金主力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当月融出资金意愿着落。中金公司指出,全国性商业银行11月末回购净融出资金余额出现反季节性着落,显示遭到贷款投放增加和非银同业存款可能纳入一般存款的谨慎性影响,大行的资金融出意愿出现着落,全部银行间市场对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投放依赖性大幅增加,加重了11月份银行专业白癜风医院间资金面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