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外》
“他每天几点钟起床,起床之后去拍哪几部新片,晚上爱去什么地方消遣,每个观众都知道。然后他用什么牌子的古龙水、吃什么香味的雪糕、女朋友是谁、男朋友又是谁,一个月剪若干次发,观众也都清楚。”
by师太
可惜我出生得太晚,从懂事起就已经错过了他们的黄金时代。
我认识狄龙,是从《英雄本色》开始,认识姜大卫,则是从《九阴真经》开始吧。那会应该是上小学,见到他们的第一眼已经不是他们最青春美貌的样子了,也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交集。后来初中读古龙,在我少年时代的脑补里,楚留香当然是长成秋官那个样子,直到很多年以后看到以下这张剧照。
真美!
虽然我更爱好陆小凤那一型,但是香帅的真人版,他实在是太帅了啊!!!!
¥%¥……%¥%!!!因为喜欢古龙,还曾整理过邵氏的古龙片,那些他编剧的,他小说改编的,他先编剧后改成小说的。找了很多剧照,整理很多资料,但是最后那篇稿子错过了合适的发出去的机缘,被我遗忘在前公司电脑的角落里。
年大学毕业后有段时间挺闲的没工作,窝在家看了很多电影,但其实也并没怎么看张彻老师(我那时候才刚开始电影入门,果断是比较难看进去70年代作品的),只是同一时期看到了那支非常非常著名的《牡丹亭外》MV,歌中画面后,欲语还休的怅然流出屏幕外,所以知道了并称一时,红极一时的狄龙与姜大卫。其实如果不是后来进了电影相关行业,我想我也不会有机缘,把那些古老的武侠电影翻出来,慢慢地看一遍。
看完后,难免会想啊。
师太,快说清楚你老人家开头那段话里面,男朋友是指谁啦。
唉,亦舒又说:
“姜大卫是很谈笑风生的;他的好朋友狄龙,就与他不同,沉默寡言。我们就说:哪儿来的一双对比。可是谈笑风生与沉默寡言,竟是一对好朋友。有时沉默的那个开机器脚踏车,穿红衣服牛仔裤,姜大卫就搭顺风车在后座,穿蓝衣服牛仔裤。好漂亮的一对呵,看见的人都说。”
看过《无名英雄》《拳击》和《年轻人》以后,会觉得这段描写分外的生动有画面感。分外觉得自己错过了好东西。
以及原来亦舒那个年代就有自古红蓝出……了吗?
《拳击》()
(这段我真的想到了《最好的时光》里舒淇和张震的《青春梦》……)
意气风发否?
我爱极了《纵横四海》,然而对于我们这一代,必须说——
港片最经典,不过《英雄本色》系列。
画面最经典,不过小马哥拿钱点烟。
台词最经典,不过豪哥那句“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虽然是开始显露老态了,但是挡住发际线还是很帅啊!)
年轻时候看过的东西,其实很快又会忘记,所以我几乎每隔几年都会把吴宇森这些经典片子翻出来回顾。那是周润发与张国荣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只可惜狄龙美貌不再(不过那又怎哼!)。
《英雄本色》是划时代的,开启港式黑帮片的全盛时代。
做过张彻副导的吴宇森,将原本为武侠片所用的暴力美学彻底发扬光大,形成成熟流派。
黑帮片就是江湖片,我一直把它认定为武侠片的变种,实质内核上没什么区别。正派邪派,警察黑道,刀光剑影,子弹横飞。(人就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脑补,就跟我看莱昂内和黑泽明,也都划到这一挂里,前两年看《姜戈》也觉得这就是西式武侠片嘛哈哈哈哈,不愧是被邵氏影响甚深的大昆汀。)
虽然出生在三线开外的小城市,小时候家那边也是有录像厅的。城里唯一的电影院地上部分是银幕大厅,地下室就被划为几个小录像厅。我有个表姨妈是电影院职工,我会跑去玩,偶尔蹭个电影,甚至进过放映间,但从没进过录像厅。因为嘛……那时候录像厅的片子基本是都是有些色情暴力的,小孩怎么能看……那会儿录像厅门口长年支一块白板,有时上面用水笔写四个大字“英雄本色”,带个“色”字还蛮容易被人曲解的,那时候又不知道这片子这么好看。
所以,没看过。
长大了点才在电视上看。
哇,小时候觉得真是开眼了,没见过这么狂的电影。
(正式海报和拍摄花絮,笑Gay!)
《英雄本色》太出名了,幕后故事遍地都是,了解过后便知道当年那份“狂气”是来自导演主演这批主创班底之前的郁郁不得志,憋太久怒气槽太长,一放出来就是大招,飞沙走石惊天动地。
狄龙和周润发在这部片里贡献了他们最好的状态。狄龙那时与邵氏解约了两年,下一份工作不知道在哪,很多人猜测这种惴惴不安的压力导致了他迅速衰老,不过幸好两年后他就重回了巅峰。发哥台词说“我等这个机会等了三年,不是为了证明我比别人强,只是要证明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夺回来。”也正是他的写照。
其实我觉得豪哥和《刺马》里的马新贻是有相通之处,他们紧皱着眉头担起责任,执拗、持重和正经,和狄龙本人性格也有相同之处,还有这么多年邵氏武侠片为他累积下的大侠与大哥的江湖气质。且如同在邵氏时一样,在吴宇森的黑帮江湖里,他身边也有一个浪子基友,这次是周润发。
关于电影本身,有机会再说吧,其实我觉得都没什么好说的,这么多年这么评论文章早就把它剖析了个遍。
只是这句台词:
“这个世界变了,我们都不再适合这个江湖,我们太念旧了。”
更了解狄龙一些后回头再读,更不忍读。
其实在小时候,躲着父母偷看电视上的《九阴真经》《雪花神剑》和《乾隆大帝》的时候,我就是个黄药师苏、罗玄苏、曾静苏。中年发福且个子并不高的姜大卫,角色都有种奇妙的魅力,我一开始想是不是儒雅内敛呢?是不是至情至性呢?是不是淡定自若的高手风范呢?最后想来应该是师长感。(想想有点变态,然而的确是戳我的,对斯文有风度的长辈的魅力真的蛮难抵挡的。)
譬如罗玄,一堆又一堆的人抱怨他渣,质问为何不回应聂小凤,但我好像从来不car这件事,在男女之情中罗玄爱不爱聂小凤,妙就妙在未曾说,所以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揣测。
《雪花神剑》结局中罗玄的大女儿潇洒放弃了感情,决定陪爹一生游历,父女携手看遍天下风景。江湖或武林,作为只存在于我等世俗人类想象中的胜土净地,充满道教的教义,是逍遥游,是相忘江湖,是顺时而去宠辱不惊,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雪花神剑》结局的洒脱,正印证了我对江湖的想象,所以我觉得它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局,比起一般的HappyEnding更有意义,也是我觉得电视剧比原著《绛雪玄霜》高妙之所在。
(胖了也是帅的!背影也是帅的!)
黄药师这个角色也是蛮妙的。
在年纪可做我爷爷辈分的演员中,有两位我真心觉得他们好适合演爹,演出来都格外的苏。他们也都恰好演过我在《射雕英雄传》里最爱的角色黄老邪——他们是姜大卫和曾江。(嗯其中曾江爷爷已被我盖章是蛋妞的爹了,然后其实也很喜欢梁家辉在《东邪西毒》里扮演的黄药师,一个角色,各种演法,绝赞。)
这是李仁港最后一部电视剧导演作品,据说李仁港是个大写的姜大卫粉,《九阴真经》把黄药师拍得要多苏有多苏,要多帅有多帅,真心和身材长相毫无关系的苏与帅。后来李仁港又接着拍了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94新独臂刀》(关于独臂刀啊,真是太多版本了,独臂刀、独臂刀王、新独臂刀、94新独臂刀、独臂刀客、女独臂刀、独臂刀大战座头市、鬼见愁决斗独臂刀,独臂刀大战独臂刀,也正是够了!且王羽一个人就出演了四版Orz),我至今都不明白这部作品为毛叫“独臂刀”,并没有谁独臂,且男主虽然用刀他家祖传家学渊源是用剑的……不过李仁港的日漫风港漫风美学在本片已经初见端倪,而且也各种角度PRPR了姜大卫,他偶像在他电影里就是大写的“←完美→”。更后来,李仁港拍了《少年阿虎》……反正见下图,我觉得身为一个粉他也是爽得没谁了吧。
(上图:《94新独臂刀》;下图:《少年阿虎》片尾by张彻脑残粉李仁港老师)
《大内群英》则是看完《乾隆大帝》之后补的,因为雍正帝在片中提到曾静的一段台词:“二十年前,河阳曾静已名满天下,左翡翠、右明珠,弹指破三界,含笑扫妖邪,他的风度、修养、气质、武功又怎么是你们所能想象得到的呢?”哇塞,这风采简直太过分吧,身为一个设定控,我觉得电视剧果断很难拍出这种文字描述的感觉啊,所以一定要去补一下!然后……就变成了静官好好好,帅帅帅!超然于世,卓尔不群,风流人物……(此处省略描述一百字)。
其实仔细想想,这段话,何尝不是在向如今的我介绍当年的姜大卫呢?
(此处应有《大内群英》的曾静,可我找不到清晰的片源或剧照)
sosad...
我应该真的蛮喜欢姜大卫的,翻了他之后这些年的作品表,居然真的看过绝大多数,不止《黑社会》《澳门风云2》《珠光宝气》,甚至像《镖行天下》《天涯明月刀》《覆雨翻云》这些。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都看了捶地,并且对他演的角色,甚至衣着打扮都有印象。罕有没看过的他的作品里,倒有一部张彻的电视剧《刺马》……当多哥问我有没有看过这部的时候,我说这个真没有,可见您的确比年长见识广。
其实早生几年就好了,如果当年能遇到看到就好了。
(《多情剑客无情剑》里刻小人的表哥)
广东卫视在晚上和周末某些放电影的时段是很爱放邵氏的,片源清晰度比网上好太多了,有一阵我天天追着看,看得特别开心。
有一次应该是放完一部傅声的《绝代双骄》,之后就放了《多情剑客无情剑》。终于在假山假景里打完架,出现了一片旷野地,尔冬升在雪地里走,黑衣公子哥装束的狄龙过来和他对话,那一幕比起前一部来简直太清爽。尔小宝在屏幕里漂亮得像是小姑娘,而狄龙真是用武侠小说里俗套的形容词真是:浊世翩翩佳公子。面冠如玉,玉树临风,看得我一直摇头感慨:我不喜欢李寻欢,但不得不喜欢狄龙啊!
我那时候还跟人合租着,室友的老公是个外国人。我在客厅看电视,室友和她老公也跟着看,外国人看不懂,但觉得很妙,就像看Cult片一样。
只不造他能不能gt到狄龙的帅!
狄龙和楚原合作十几部,大部分是古龙故事,其中最出名的是傅红雪。大家都说他江湖落拓,仿佛从书里走出来一样,只需站在那里,古龙书里的氛围就立刻营造起来。不过我最喜欢楚留香,原因无他,好看啊!楚留香当然要好看,要招女孩子喜欢,要一笑起来苏倒众生。虽然后面幽灵传奇的剧情嗯……但是好看就够了,舔屏一百遍,要什么自行车!
那时候狄龙和姜大卫翻脸,姜大卫渐渐出现在银幕上少了,甚至转去幕后。狄龙则总和楚原合作,和姜大卫的弟弟尔冬升搭档:李寻欢和阿飞,楚留香和原随云,赵无忌和唐玉什么的。有意思的是,在《多情剑客无情剑》里狄龙是李寻欢,尔冬升是阿飞,到了《明月刀雪夜歼仇》即边城浪子故事里,狄龙是傅红雪,尔冬升客串路小佳的师父飞剑客,那么秀气的脸粘了一大把胡子,一点也不觉得他老人家年纪大(捶地),又到了《三少爷的剑》里,尔冬升是三少爷谢晓峰,狄龙又客串了一把归隐后路过的傅红雪,这故事线,就是一个串串!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看过楚留香,我即使《还珠格格3》里看到(事实上并没怎么看过)蒋勤勤对满脸皱纹的老年乾隆一往情深,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接受的。
须知,那可是狄龙啊亲!
(哼,你们都不造他有多好看!!!)
(著名的“狄姜在手,天下我有”,请把中间的谷峰老师脑补成张彻)
图出《十三太保》(?)
天然腐·张彻导演影响了港基圈几代人的审美。(港真看多了我也觉得有点耻,吃不消,要停一阵再看,又觉得妙。)
顶年轻时候的狄龙真是美到不行,美得堂皇,像太阳一样光明,那是猿臂蜂腰、剑眉星目的少侠,活生生从书中走出来。
而那时候的姜大卫,特别瘦特别薄,十分灵动,冷酷的时候透着股伤人伤己同归于尽的酷烈,笑的时候却戏谑味十足。
上图《大决斗》;下图《无名英雄》
再来一张我个人非常爱的《报仇》的剧照
据说张彻不是爱手把手教戏的导演,该怎么样,自己琢磨。
所以狄姜在银幕上相视一笑,不时拍一下背,撞一下肩,眼神热烈汇在一起,那真的是戏外的蜜里调油时期,爱意也会透出银幕。导致我在看张老师电影的过程中,随时随地笑Gay!
(配图文字请自行脑补,反正我是够了,手动再见!)
图出《报仇》()
在《报仇》里,有这样一幕:关小楼回忆当年与师哥一起学戏,他做了个后空翻没站稳,关玉楼半接着他扶住他的腰站住。之后,姜大卫回头与狄龙相视一笑——这里为什么用原名?因为我觉得丫的这一定不是张彻老师安排的戏而是他们自由发挥,于是我他妈在电脑前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在《新独臂刀》里,我面对那么可爱正直的封少侠愣是生不出一点苏的心思来,就特别惆怅地看着他对雷力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不断表白连归隐太湖这种话都说出口了(以及你特么不知道这是Flag吗!务农归隐就和金盆洗手、回老家结婚一样是禁词啊喂),也特别惆怅地知道他要悲剧了。封少侠死后,雷力哀莫大于心死,我也是很想掐着编剧脖子问逻辑呢!!!逻辑呢!!!逻辑呢!!!死了知音是肯定想要给他报仇,但是自己也想陪着他一起死这是什么心态啊!!!活着就要一起归隐太湖务农,死也要死到一处,这是有多么此生不渝啊?
然后在《大决斗》里,变成了姜大卫的目光一直追随着狄龙,反过来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等等等等(啊,此处我特别想吐槽一下“江南浪子”这个名字,以及居然有人喊他浪子哥哥,也是要跪了)。整体剧情充斥着各种毫无道理的江南浪子脸色难看去打断人杰的BG线,在关键时刻出现保护人杰,表白以及双方一笑泯恩仇,死也要牵着手在泥浆里打几滚,一起扑街……
以上以及其他很多,均有女主。
然并卵。
女主在狄姜面前算什么,能吃吗?然后张彻老师也还拍了一批没女主(或基本可以算没女主的),譬如《双侠》《大海盗》《十三太保》那堆。(自己去看,手动再见)。我本来吧只以为是张老师不会拍BG,可是后来我错了。《保镖》(虽然也基基哒但是)里面就有正常BG表演该有的桥段啊。
前两天看一个《汉尼拔》的采访,我忘记记者问了男主Mads什么大意是你和另一个男主Will为什么要打起来。Mads的回答上来第一句就是:Wll...youknowIlovhim...
事后盆友说,这句话真是回答了一切问题。逻辑通。
道理放狄姜这里,也是一样适用的。
(真·猿臂蜂腰,口水流一地)
图出《大决斗》()
我承认张彻导演其实是挺给女性观众福利的,狄龙不仅眉目如画,身材也是“咦,今天的屏幕怎么有点脏?”特别特别的性感,《大决斗》里的SM戏也是喜闻乐见的。同为邵氏r,楚原导演就不怎么爱让狄龙脱,捶地。
不过其实我觉得吧,张彻导演这福利并不是给我等女观众……咳咳。
我是苏黄药师的,也苏楚留香,但是只能在他们分开的时候。只要他们在一起,在同一个画面里,就算再怎么年轻漂亮英俊潇洒,我也真的一点苏的兴致都没有了Orz。
有人说,他们是相互辉映的,只要他们站在一起,双方的美貌是会相互加成蹭蹭蹭往上涨的。
这里我要说,肤浅!
那可是他们的巅峰期,他们的颜值已经没办法往上涨了,有的只是看到对方后的容光焕发而已(特别想唱两个人交相辉映,光芒胜过夜晚繁星,在这点上和我祖我震一样的!)。
“他(姜大卫)与狄龙,是相当要好的。狄龙的车子里,有他的照片,没看见吗?两个人很要好,男孩子总是比较重视朋友的,不稀奇。”张彻导演说了,“两个人还买同样的车子,只是颜色稍差一点而已。我也不晓得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晓得是怎么回事)
图出《刺马》()
我想起来写这个,是正好在MOMA香港影展中连看了王羽的《独臂刀》(其实我想看《新独臂刀》),狄龙姜大卫合演的《刺马》,以及尔冬升做主角,狄姜客串出场的《三少爷的剑》。
《独臂刀》时期,狄龙与姜大卫还没有签邵氏,《刺马》时他们戏里戏外兄弟情深,到《三少爷的剑》时他们已经势成水火。狄龙走向楚原,与尔冬升成为固定搭档;而姜大卫声势渐颓,转向幕后。
从《独臂刀》到《三少爷》,正好十年。
正是眼见他们起高楼,眼见他们宴宾客,眼见他们楼塌了的十年。
这楼一塌就是四十年了。
甜的时候真的甜。
虐的时候真的虐。
在吴宇森纪念张彻从影40年的电影《义胆群英》里,有短短数秒银幕交集,姜大卫把狄龙介绍说:这位龙哥,我们是十几年的兄弟。
太唏嘘。
(给张彻导演贺寿的《义胆群英》,在狄姜掰了多年后再次银幕同框同台。还是八几年的事,之后就再也没有了。背后那圈都是熟人啊,不知道看他们唏嘘否。)
他们是整个香港电影圈(嗯习作港影读作港基咯)的元老级全民RPS,港片兄弟情文化基本就缘起于此了,并且影响了影响我们文化的那一代大手们,亦舒、李碧华、古龙、关锦鹏、李仁港、吴宇森、徐克、陈可辛、杜琪峰……自从“分手”后,大家都盼着他们和好。其实据说关系已经缓和了,只是回不到当初,在观众前也仍不见面。
还是希望银幕上的传说,在银幕上划上圆满句点。如今假如他们真的在大银幕上再次合作,恐怕会成为轰动一时,把“武林名宿”们都从深水里炸出来的大事件。
“终于有心明眼亮的媒体发问:「现在许多外国片都以同性恋为题材,如果有机会让你饰演同性恋的角色,你会拒绝吗?」姜大卫只稍想了想,答应了:「说不定我会尝试一下」,又看看身边的狄龙,顽皮地接着说:「如果是狄龙和我演对手戏……」「你算了,我才不会演呢!」,狄龙打断他。”
“年的狄龙对记者说,他现在最想演的角色,最具挑战性的,是「基佬」,不知哪位导演成全心愿?”
“做古装好浪漫的,可以和你的伴侣一起纵马。”
(本句话出自姜大卫近些年的采访,请不要在意摩托车,反正都是坐骑嘛!)
爱极恨极,至情至性。
也不错啊。
时过境迁,好吧,不能企求他们还记得。
在邵逸夫先生去世时,有人分享邵氏所有的电影大概有七八百部那种网盘。看完《刺马》后提到,微影的朋友便说可以做个邵氏影展啊,他们有放映厅。不知这件事之后能否成行。
还是觉得有点可惜。
姜大卫没演过阿飞。
他们俩没演过绝代双骄,也没演过鹿鼎记。
基本上就是阿飞本人的洛逸小哥
(单论电影人物性格和原作并不相似,但光看脸是不是左边《绝代双骄》右边《鹿鼎记》毫无违和感)
左图《保镖》()右图《倾国倾城》()
(梁朝伟刘德华的《鹿鼎记》就向《倾国倾城》借鉴了呢……捶地)
忘记我在什么时候加入豆瓣那个“一想起XXXXX我就恶心”小组。找资料的时候回头看,我居然在里面很久了Orz。我当年也去过太湖,那个非常有名的狄姜论坛,如今再点开,那个地址已经没有了啊,真是物是人非。(真的想吼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快点和好!)
我从未动过写这俩人同人的念头,也不看(如果说亦舒李碧华李仁港他们这些不算)。因为没什么能精彩得过当年的官方报道了。
听着《牡丹亭外》和《三千年后》,一晃又过了好几年。
从小时候认识他们开始到现在,我依旧是那个古龙书里面描写的那个,会把核桃偷偷藏到自己被子里面躲起来吃的小女孩。
只愿躲起来独自咀嚼各中五味,并且隐秘地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听的传说。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现实生活里也会去一起骑马)
最后推荐一些片子:
《英雄本色》1和2
《流星语》
《倾国倾城》
《刺马》
《报仇》
《新独臂刀》
《大决斗》
《明月刀雪夜歼仇》
《楚留香》
《大内群英》
《九阴真经》
《猫头鹰》
(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