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主诉:今天我一位深圳的朋友跟我说,他妈妈现在每天饱受颈椎后侧、左侧肩胛骨、左手臂麻痛的困扰,一问什么原因,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带小孩以后就开始出现以上问题。
仔细了解之后,阿姨五年前检查出来颈椎间盘突出,吃药加中医调理有所缓解,但是这五年中陆陆续续还是有反反复复,基本上都是靠按摩或者中医解决。
这次带孩子是问题的爆发点,阿姨每天平均抱小孩时长在4-5个小时,而且阿姨一生劳碌命,见不得家里有任何一点脏,只要有看不下去的地方,就要起身亲自去处理,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弯腰刷洗的任务。
处理前后颈椎活动度对比图
1
分析思路
痛点1:手臂麻痛
既然是手臂麻痛,那么第一怀疑对象是臂丛神经的卡压(如下图)而且经过询问,阿姨反馈说食指和中指是重点,无名指和小拇指的麻痛感并不强烈,于是又把范围缩小到正中神经和桡神经上。
痛点2:肩胛骨内侧疼痛
肩胛骨内侧疼痛,初步怀疑有两个可能肌肉拉伤或者神经卡压。于是再次追问是否有麻痛感,答案是没有,只有长时间抱孩子会有痛感,所以可以定位在肌肉上那能够在这块产生疼痛,最主要就是菱形肌和前锯肌。痛点3:颈椎后侧连接到脑袋顶上
做仰头动作会明显加强这种反应,根据前面的主诉,阿姨有颈椎间盘突出,所以当做仰头动作的时候就会压迫整个中枢神经,会有整个头皮的麻痛,因此将这问题就定位在颈曲变直。2
评估确定
验证以上3条猜想,我们需要分别做颈部、胸腰椎、肩部的活动度测试,观察并评估以上测试中的活动度。颈部(屈曲、伸展、侧屈、旋转)▲屈曲▲伸展▲侧屈
▲旋转肩部(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屈曲
▲屈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胸腰椎(屈曲、伸展、侧屈、旋转)▲屈曲▲伸展▲侧屈▲旋转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后,验证了上述的一些猜想。阿姨描述中提到的三个痛点问题,最终被分拆重组成以下几个问题:1.臂丛神经卡压2.颈曲变直3.上交叉4.翼状肩胛3
处理解决
问题1
臂丛神经卡压
原理:由于身体经过长年的错误姿势以及没有锻炼习惯,再加上年龄老化,身体的肌肉萎缩,能够支撑身体的力量越来越弱,于是慢慢就出现了关节老化,肌力不均衡等对神经造成一连串卡压的症状。处理重点:松解卡压神经的肌肉,增加神经活性,让生活中少点疼痛,心情愉悦一些。训练处方:1
松解斜角肌
2
松解胸小肌
3
松解锁骨下肌
4
正中神经的滑动
5
正中神经的牵拉
6
桡神经的滑动
7
桡神经的牵拉
生活建议: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神经滑动牵拉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一个训练周期至少是3个月左右,每次训练都会伴随着涨麻感,这是正常现象,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生活中能渐渐远离这种感觉。
2.在治疗初期尽量减少抱孩子的时间,换用别的方式来哄孩子。
问题2颈曲变直
原理:当人的颈椎出现问题,最主要是因为日常生活不正确的姿态,长期头前引和胸椎灵活性受限导致的。处理重点:灵活胸椎(重点是伸展和旋转的能力),增加颈椎稳定性训练。训练处方:1
深层颈屈肌训练
2
胸椎伸展训练
3
胸椎旋转训练
生活建议:
1.平时减少低头动作。
2.晚上睡觉把枕头垫在枕骨下面颈椎段。
问题3上交叉(圆肩、驼背、头牵引)+翼状肩胛
原理:都市人群常见病,尤其平时没有进行系统肌力训练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肌力不均衡而产生的体态。
肩胛骨是人体上肢的底座,而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错误地让这个底座过度灵活使用,从而导致它一直处于一个相对拉长的位置上,从而引发了肩胛骨周边的疼痛。
处理重点:松解前侧过度缩短的肌肉,加强后侧过度被拉长的肌肉,加强稳定肩胛骨的肌肉力量。
训练处方:
1
放松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下肌
2
放松三角肌前束
3
训练中下斜方肌(T)
4
训练中下斜方肌(Y)
5
训练中下斜方肌(W)
5
训练前锯肌、菱形肌
生活建议:
1.日常生活中,注意坐姿和站姿
2.减少长时间抱孩子,学会正确的抱小孩姿势,左右手换着抱。
3.日常增加基础功能性训练。
迎宾美聚·康复案例表如下(有兴趣的可以认真观看)
-End-
MrT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