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初期该如何治疗 https://m.39.net/pf/a_6489068.html
文章我写了年中方转运小组协调各方,成功把EKM潜艇运回国的整个过程。
在搜集资料时,我还找到一篇马庆华主任写的文章。这才知道,这支28年前派往境外的精干工作组,不但要顶着任务紧、协调复杂的压力工作,还曾遭遇一次惊险的车祸,组员严重受伤,几乎造成项目的停滞。
年12月底,当挪威半潜船海燕号缓缓离开码头时,在岸上送行的海军专项办公室主任马庆华,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几个月的巨大压力瞬间卸下,让他体会到一种久违的轻松。
但海燕号起航只是转运中的一个环节,还有很多其他工作等着他们完成。4人小组中的马参谋此时已经提前返回,其余3人也要在海燕号离港后尽快回国。工作的担子仍然很重。
送走海燕号后他们来不及休息,当天就驾车从汉科港赶往赫尔辛基的机场,准备搭乘班机回国。
当时他们乘坐的是一辆7座面包车,这是常年出国的中远公司李军民处长,为了办事方便从租车公司租来的工作车。这辆车在前期的工作中,曾大幅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当天是李军民开车,因为他有国际驾照。
出发时汉科港的天气阴霾而且寒冷,地面上有厚厚的积雪。虽然李军民驾驶经验丰富,但在这种积雪路面他也只能一直慢速行驶,车速只有每小时60公里。但芬兰本地车似乎很习惯这种路况,个个速度都不慢,不断从他们旁边超车。
当时马庆华主任坐在副驾位置,海军装备部的耿广生坐在后座。车上三人中,驾驶员李军民和副驾驶马庆华都系了安全带,但后排的耿广生却没有系。这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当时是年,后排系安全带的意识在国人中几乎没有。
由于前几天工作压力很大,三人都睡眠不足。为了防止李军民打瞌睡,坐在副驾的马庆华不停和他聊天,怕他犯困。
但没过多久,危险还是不期而至。他们刚从汉科港出来不久时,行驶中的面包车突然开始在布满冰雪路面上打滑。
李军民急忙打轮刹车,但地面太滑,车辆不但没减速,还一边甩尾一边画出一个S形,先是向右,接着向左冲下了路基。
剧烈的碰撞当时就让坐在副驾的马庆华失去了知觉,等他醒来才发现,汽车正车身倾斜着横躺在左侧路基下,前风挡已经被撞得粉碎。
开车的李军民满头满脸都是血,趴在方向盘上一动不动,而原本坐在后排的耿广生却没了踪影,后排右侧的玻璃也不见了。
马庆华当时年轻,体力不错,他挣扎着从同样没有玻璃的右车窗爬出来,感觉到头部和右肩剧痛,原来右侧玻璃是被他的身体撞碎的。在车外,他看见满头是血的耿广生,正从车后20米的雪地里爬起来,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不用问,耿广生一定是因为没有系安全带,在车辆滚翻时被甩了出去,万幸的是他只受了轻伤。
这时路边已经有十几辆过路的车辆停下,人们走出车外后并不围观,而是马上开始救援。有几个男人跑过来,试图弄开扭曲变形的车门,想把昏迷的李军民救出来,还有几个女人拿出纸巾,不停给伤员擦拭血迹。
马庆华回忆,这些路过的芬兰人表情都纯真朴实,丝毫不怕耽误自己的时间、弄脏自己的双手和衣服,全都在尽力施救。
大约10分钟后,救护车和抢险车赶到,救援人员用破拆工具剪开汽车前风挡外框,医务人员给李军民带上保护颈椎的脖套后,把他缓慢放平,然后再平稳地抬出车辆,接着用担架送进救护车,整个过程快速准确,非常专业。
现在国内的救援水平也比较专业了,但在年,马庆华还是对芬兰救援的及时迅速留下了深刻印象。
救护车把伤情最重医院,医院,医护人员就用担架把李军民直接送进一楼的急救室,立即开始手术。紧随其后的马庆华一瘸一拐赶来时,手术已经开始了。
马庆华说,从救护车到现场、再到李军民被送上手术台,整个过程只用了大约20多分钟。
等候在手术室外的马庆华看着浑身插满管子的李军民,想起两人多年的工作感情,不知该如何面对他的家人,忍不住痛哭失声。
万幸的是,经过紧张抢救李军民脱离了危险。芬兰医生告诉马庆华,李军民的口鼻大量出血,已经造成呼吸道堵塞,如果再晚一点人就会窒息,那时情况就很难说了。
马庆华不由感慨,老李真是命大!如果不是好心人及时报警、如果不是急救中心的高效和专业、医院对外国人先核对身份再研究讨论,十条老李的命都没了。
等抢救结束,伤者一切都安顿好之后,医院的工作人员才来核实他们的身份,要求查看证件。
医院垃圾房里找到了李军民的护照,原来老李的羽绒服在抢救时已经被剪碎,护照就在这件被剪碎的羽绒服口袋里。
还在老李刚被送进手术室时,马庆华知道要尽快向国内报告。当时他没有手机,医生告诉他,手术室里的电话是国际直播并且免费,他可以联系任何他想联系的人。
于是马庆华就用这部手术室里的电话,向国内值班的同志通报了事故概况。
国内了解情况后,立即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派出一位留美归国的医学博士和李军民的夫人一起赶赴芬兰。在事故发生的第3天,医院,这个速度在20多年前是非常罕见的。
除了李军民,马庆华和耿广生其实也都受了伤。
耿广生被甩出车外,当时看起来没事,只是有点隐痛,回国后才发现有三根肋骨断裂。但在当时,耿广生也顾不上仔细检查伤痛,一直在旅店忙着处理善后事宜。
耿广生
他不会外语,只能靠一些小卡片和外国人交流,马庆华除了头部和肩部之外,还有脚踝受伤。
李军民在接受紧急抢救后,被送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他的伤很重,头部骨裂致使右眼残疾,右小腿骨折,在芬兰做了接骨手术,几年后才拆掉钢板。医院昏迷了20多天,直到半年后才完全恢复。
在他就医的这段时间,马庆华和耿广生每天都去病房看望。他们看到,芬兰的医护人员始终在无微不至地照顾老李,马庆华说:他看到一位年长、微胖的女看护,非常慈祥地望着昏迷中的老李,一边抚摸着他的胳膊一边对马庆华说,他身体很结实。看得出经常锻炼,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应该能醒过来。让我们一起为他祈祷,祝福他!
素不相识的芬兰医护人员如此体贴关怀一个外国人,这一幕让马庆华既有些意外又非常感动。
在医院里,马庆华因为脚踝受伤,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看到他走路的样子,热心的芬兰人告诉他,医院门口那些拐杖你可以随便用,不用付钱不用登记,等你康复了再还回来。
由于国内还有任务,马庆华等不及痊愈就必须离开,医院的拐杖回了国。
他后来说,拐杖一直没机会还,很不好意思。不过,后来这根拐杖又帮助了三位国内有需要的病人。他们都知道这根外国拐杖很高级,但并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和对马庆华的意义。
因为突发事故,转运小组来不及收拾散落在车祸现场的随身物品。但不久后,就有芬兰人把他们遗留在汽车残骸里的物品一一送还。原来,现场救援的陌生芬兰人在救护车走后,帮他们收拾整理了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摄像机、钱包、手提包和行李箱,再辗转送到他们手中。
收到东西的转运小组发现,三个人的物品竟然一件不少!
车祸后耿广生和马庆华在赫尔辛基合影
在这些行李中,不但有比较贵重的相机,还有现钞和一些资料,如果丢失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但诚实淳朴的芬兰人,原封不动地把它们全部交还。
临回国前,芬兰警察找到他们,向他们进一步核实了事故情况。
经过调查,警方排除了汽车故障和违规驾驶的因素,认定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恶劣天气。警察告诉他们,汽车冲下公路是因为最后向右打的那一把轮导致。当车冲出路基后,又撞上了一棵小树,再反弹回来撞了另一棵树,最后才斜停在了路基下。
如果不是因为李军民驾车速度慢,路边的沟也不深,后果会非常严重。
最后警察说,因为车辆和所有成员都按当地法律上了保险,所以这次事故的车辆损失费和伤员的医疗费,都不用他们支付。
回国后,马庆华正式向上级汇报了事情的经过。领导肯定了他们的工作,认为这次复杂、艰巨的任务已经完成!转运小组开创了一种节省大量经费的新模式,而且对突发的交通事故处理也很得当。
多年后,马庆华特意把这段往事写成文章,用文字讲述了这段令他终身难忘的经历
这是发生在转运期间的一个小插曲,讲述这段28年前的往事让我们看到,即使一个看似“简单”的项目,背后也有很多人在辛勤工作,甚至身处险境。
在马庆华文章的最后,他这样写道:“感谢那些救死扶伤的中外医务工作者,也深深感谢芬兰的活雷锋们,他们是谁?他们现在在哪?他们在做什么?我真的很想念你们,世界因为有了你们才更美好,才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