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一般这种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通常来说,这种疾病的发生往往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这种疾病,应该要加以重视,生活中可以多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有助于疾病的及时发现,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主要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腰痛在临床上,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并且最容易被察觉到的临床症状表现,在临床上,大多数表现为腰部持续性钝痛、牵扯样痛,一般久坐、久站时发作,平卧时减轻;另一种为突发的腰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休息,此症多是椎间盘纤维破裂。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还会出现下腰痛,当后腰椎间盘外侧和后纵韧带的神经纤维遭受刺激后,会引起腰下部或腰骶部出现疼痛现象,而且疼痛的位置较深难以确认。
二、腰部活动障碍在临床上,患者还会出现腰部活动障碍的症状,通常来说,腰椎的前屈后伸活动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密切相关,在患上这种疾病后,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尤以后伸障碍为明显。同时,患者腰椎的曲度、周围的血液循环、关节润滑度的改变都会影响腰椎的活动。三、下肢放射痛有部分腰椎盘突出的患者还会出现下肢放射痛的症状,通常腰腿痛在外伤、劳累和受寒后容易发作,每次时间约2周到3周,可以逐渐缓解。生活中多表现为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
四、肌肉瘫痪萎缩在临床上,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肌肉瘫痪萎缩的症状,通常来说,神经麻痹或者肌肉瘫痪的情况可能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物神经较长压迫引起的,而这类患者可能还有着间歇性跛形,脊柱侧凸、侧弯等情况。
五、腿麻此外,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一些非疼痛症状,如下肢的麻木酸胀感和下肢部分肌肉的萎缩无力,这些症状多出现在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身上。以上就是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相关介绍,其中,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症状。同时,如果患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还会出现腰部活动障碍、下肢放射疼痛、肌肉瘫痪萎缩等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表现时,应该要加以重视,及时接受治疗。
六、发病机制
1.主要病因众所周知,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负荷与运动中承受强大的压应力。大约在2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退变,并构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下列因素有关:
(1)外伤:对临床病例的观察表明:外伤是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儿童与青少年的发病,与之密切相关。在脊柱轻度负荷和快速旋转时,可引起纤维环的水平破裂,而压应力主要使软骨终板破裂。亦有人认为,外伤只是引起椎间盘突出的诱因,原始病变在于无痛的髓核突入内层纤维环,而外伤使髓核进一步突出到外面有神经支配的外层纤维环,从而引起疼痛。
(2)职业:职业与腰椎间盘突(脱)出的关系十分密切,例如,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以致在驾驶汽车时,椎间盘内压力较高,可达0.5kPa/cm2,在踩离合器时压力可增加至1kPa/cm2,容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者因过度负荷更易造成椎间盘退变,因在弯腰状态下,如果提20kg的重物,椎间盘内的压力可增加到30kPa/cm2以上。
(3)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在国内材料较少;此外,统计数字表明,印第安人、非洲黑种人和因纽特人的发病率较其他民族的发病率明显为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4)腰骶先天异常: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损伤的因素之一。
2.诱发因素本病除上述各种主要原因,即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所致外,各种诱发因素亦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某些稍许增加腹压的因素即可使髓核突出。其原因主要是,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致使呈游离状态的髓核穿过已变性、薄化的纤维环进入椎管前方或穿过椎板侵入椎体边缘处。此种诱发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增加腹压:临床上约有1/3的病例于发病前有明确的增加腹压的因素,诸如剧烈的咳嗽、喷嚏、屏气、用力排便、甚至“虚恭”动作等,即可使腹压升高而破坏椎节与椎管之间的平衡状态。
(2)腰姿不正:无论是睡眠时还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实际上,在此体位时,椎间隙内的压力也较高,易促使髓核向后方突出。
(3)突然负重:一个训练有素者,多先做准备活动,或从小重量开始负重(如举重、挑担等)以防腰部扭伤或椎间盘突出,但如果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不仅有可能引起腰部扭伤,也易引起髓核突出。
(4)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后纵韧带松弛易于使椎间盘膨出。对此,作者进行了有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此时,孕妇腰背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总之,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较为复杂,目前虽进行了各种试验,但由于动物实验的推论性,新鲜尸体标本的失真性,以及去脊柱周围组织生物力学测试的局限性等,目前尚未真正找出诱发本病的确切因素及其机制,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讨。
七、预防小知识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
2、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3、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
4、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上看,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其活动度也最大,而位于这两个节段的后纵韧带却相对较窄(只有上部宽度的1/2),因而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位,临床上也是以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