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有次K哥大晚上赶飞机,昏黄的路灯照着司机大哥身上的橘色羽绒服,莫名多了几分暖意。
杭州的冬天,让这位操着东北口音的中年男子不得不低头。
开出去没多久,车窗缓缓降下一半,冷风瞬间开始在车厢里回旋。这才发现,大哥为了能多拉几趟,一直没开暖气。
任由在高架路上被吹成狗的K哥无拘无束地发抖。
“下回,我也要买一件橘色羽绒服。。。”,K哥暗自心想。
这趟去机场的路格外漫长,闲暇之中K哥开始打量这位“非同常人”的司机大哥,不料我的职业病又犯了。
堂堂东北汉子,开车的坐姿怎么这么像身材娇小的女生呢?方向盘都快怼到发福的肚子上了。
坐姿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行车安全,K哥正好有一些深藏多年的经验,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
因为K哥经常会试驾个人车主的车,所以我有一个大概的统计,只有不到10%的人知道怎么调一个正确的坐姿,四舍五入,约等于没人知道。。。
所以有些时候,车上最大的安全隐患,可能就出在你自己身上。
举两个错误的栗子:
最常见的是上面的司机大哥和很多新手会犯的一种错误——身体离方向盘太近。
这种情况如果车头发生碰撞变形,很容易对你的胸腔、膝盖等部位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同时还会增加救援的难度。
另一种刚好相反——很多老司机喜欢“躺着”开车,座椅尽可能往后移、椅背大角度往后倒。
抱歉,只能找到这样的图了。
开车确实是轻松了,但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很可能刹车力度会不够,延长刹车距离。另外,如果被追尾,椅背的“大斜坡”会给你一个向上推的力,除了对脊椎的保护不够到位,还可能会导致头部受伤。
上车第一件事是什么?
这句话你在驾校可能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但是如果你参加过试驾活动,专业教练一定会说“调整座椅”。
类似的活动经历K哥多到数不过来,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教练在试驾前讲解如何调整正确的坐姿,而他们的方法都惊人的一致!(K哥怀疑所有的试驾教练是不是同一个老师教的)
下面就讲一讲这套专业教练公认的调整方法具体如何操作:
如果你恰好现在正在开车,请务必一定把车停在安全的地方再进行操作,切勿在行驶过程中调整座椅。
注意,调整过程需按步骤进行,进入下一个步骤后,前一个步骤不能再动了。
第一步,调整座椅高度。这里没有绝对标准,以保证车内视野和个人喜好为主。
比如K哥喜欢调到最低,有的人则喜欢高高在上的感觉。这里给新手一个建议,座椅高度不宜过低,能看到车头轮廓更好,有助于培养你的车感,避免一些小剐小蹭。
第二步,调整座椅前后。这里开始就比较关键了,最标准的做法是把右脚搭在刹车上,膝盖弯曲在°-°之间。
很简单,伸出手,张开五指,大拇指和小指组成的角度,大概就是度。这样做是为了在紧急刹车的时候能有足够的制动力,同时让腿部保持一个自然的弯曲,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第三步,调节椅背和方向盘。该步骤可同时进行两种操作,只要符合标准即可。背靠座椅,双手握拳向胸前伸出,手腕刚好可以触碰到方向盘最上端,当握回三九点位置时,手肘近似90°弯曲。
这不是K哥。。。
喜欢坐得直一点还是躺一点就随你了,但是要符合上面图片的要求。因为方向盘前后调整是有限度的,所以你肯定是没法躺着开车了。
这样做是为了确保你在打方向的时候手臂随时都能用得上力,提升你对车辆的掌控感,在紧急变线时也更有保障。
可以看到拉力赛车手的手肘都是近似90°弯曲的,这种握持姿势在应对紧急情况的时候效率很高。
*赛车方向盘很小,与驾驶员距离较近,也是为了提升操控效率。驾驶员有HANS系统,家用车不要盲目模仿。
完成以上三个步骤,基本上就已经是一个标准坐姿了。
如果车辆配置够高,带有腿托、腰托和夹紧等功能,这些按照自己喜好调节就可以了,要注意的是腿托不能顶着小腿肚子。
这里再说说头枕,很多人以为头枕就是给你枕着的,其实是错误的。如果你的后脑勺和头枕是长时间接触的,多半是椅背角度没有调好。
头枕的作用在于被追尾的时候保护你的颈椎,调整座椅的时候不能忽略了它。正确方法是摸一摸你后脑勺突出的地方,让它对齐头枕中心点就OK了。
以上就是K哥安利给很多朋友的最标准坐姿调节方法。
要不要赶紧去试试?
最后K哥想问电动车车主一个问题,你们冬天真的不开暖风么?